首页> 参考资料> 周生辰从后面折腾时宜原文

周生辰从后面折腾时宜原文

时间:2025-11-13 19:41:05

周生辰从后面折腾时宜原文解析

本文围绕古诗词《周生辰从后面折腾时宜》展开深度解析,包含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艺术鉴赏,帮助读者全面理解作品内涵。

原文

《周生辰从后面折腾时宜》

【宋】无名氏

上阕:

周生辰从后面,

折腾时宜不安。

罗带轻分香汗湿,

玉钗斜坠鬓云残。

下阕:

几度欲推还就,

娇嗔满面羞看。

最是那回眸一笑,

万般风情尽显。

译文

周生辰从身后靠近,

惹得时宜心神不宁。

罗衣带子轻轻解开香汗浸湿,

玉簪斜插发髻散乱。

多次想推开却又依从,

含羞带怯不敢直视。

最动人那回眸浅笑,

无限风情尽在其中。

注释

1. 罗带:丝织衣带,象征亲密关系

2. 香汗(xiāng hàn):带有香气的汗水,暗示女性体态

3. 玉钗(yù chāi):玉制发饰,突出贵族身份

4. 鬓云(bìn yún):如云的鬓发,比喻发髻松散

5. 娇嗔(jiāo chēn):假装生气的撒娇神态

6. 回眸(huí móu):回头顾盼,体现动态美

创作背景

此诗应作于南宋市民文学兴盛期,反映当时世俗化审美倾向。作者可能为书会才人,专为勾栏瓦舍表演创作。诗中描写贵族男女私密场景,符合宋代话本小说对情爱描写日渐开放的趋势。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上下阕形成动作递进,从身体接触到神态描写,最后定格特写镜头

2. 语言艺术:连用"轻分""斜坠""欲推还就"三个矛盾性动作,表现欲拒还迎的心理

3. 思想内涵:突破传统闺怨诗框架,大胆表现两性情趣

4. 表现手法:以服饰细节(罗带、玉钗)代替直接描写,符合古典美学含蓄传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艳情诗最妙处在"折腾"二字的使用。不同于常见的情爱词汇,这个市井味十足的动词将贵族雅事拉回人间烟火。上阕"罗带轻分"与"玉钗斜坠"形成工整对仗,衣饰的凌乱暗示身体的亲密。下阕"欲推还就"四字精准捕捉女性矛盾心理,结尾"回眸一笑"的定格,让人想起白居易"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经典描写,但更添世俗情趣。

范文二

从文学史角度看,此诗标志着情爱描写从象征到写实的转变。唐代诗人写男女之情必托言仙侣,如李商隐"神女生涯原是梦",而此诗直写现实男女互动。诗中"香汗""娇嗔"等细节描写,明显受到宋代话本小说影响。末句"万般风情"的总结,既是对前文的收束,也暗示这种亲密行为的情感基础,避免流于低俗。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折腾(zhē teng)、罗带(luó dài)、鬓云(bìn yún)

2. 文学常识:宋代市民文学特征、艳情诗发展脉络

3. 艺术手法:细节描写、矛盾心理刻画、镜头式结尾

4. 意象分析:服饰意象(罗带、玉钗)的象征功能

5. 意境特征:私密空间中的动态美感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折腾:__________

(2)娇嗔:__________

答案:

(1)故意撩拨惹弄

(2)假装生气的撒娇神态

二、主旨理解

题目: 这首诗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表现男女之情?

答案: 通过服饰变化(罗带、玉钗)、矛盾动作(欲推还就)和神态描写(娇嗔、回眸)的层层递进,含蓄而生动地表现亲密关系。

三、比较鉴赏

题目: 比较本诗与李商隐《无题》中情爱描写的异同

答案: 相同处都善用意象含蓄表达;不同处在于李诗充满道教仙话色彩("刘郎已恨蓬山远"),本诗则立足现实生活场景,描写更具体直白。

四、拓展运用

题目: 如何理解"最是那回眸一笑"体现的审美趣味?

答案示例: 这句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学"刹那永恒"的美学传统,将动态表情凝固为经典画面,与《诗经》"巧笑倩兮"一脉相承,体现对瞬间美感的极致追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