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原文和鉴赏
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家训诗,通过冬夜读书的场景,向儿子传授治学与人生的真谛。本文包含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深入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思想与艺术特色。
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竭尽全力,
年少时下的苦功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书本上获得的知识终究浅薄,
真正理解这件事必须亲身实践。
注释
无遗力:毫不保留地付出全部努力。
少壮工夫:年轻时花费的功夫。
纸上:书本知识,指间接经验。
绝知:彻底理解。
躬行:亲身实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时。诗人一生历经仕途坎坷,深感学问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子聿是陆游幼子,陆游以诗训子,寄托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前两句论治学态度,后两句讲实践真知,层层递进。
2. 语言特色:平实如话却蕴含哲理,用"无遗力""终觉浅"等词强化观点。
3. 思想内涵:强调知行合一的治学观,体现宋代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
4. 艺术手法:对比"纸上"与"躬行",突显实践价值;以家常语写深刻理。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以父亲的口吻娓娓道来,却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智慧。首联以古人治学为镜,揭示学问积累的长期性;颔联转折指出书本知识的局限性;尾联"绝知""躬行"四字如金石掷地,成为全诗警策。陆游将毕生感悟凝练成二十八字,既有谆谆教诲的温情,更见哲人思辨的锋芒。诗中"纸上""躬行"的对比,实际指向宋代知识分子的核心命题——如何将儒学义理转化为生命实践。
范文二
作为家训诗,此作超越了一般劝学诗的范畴。诗人不满足于强调勤奋,更提出知识内化的根本途径。第三句"终觉浅"的"觉"字尤为精妙,既是认知层面的领悟,更是生命体验的觉醒。陆游晚年饱经沧桑,深谙脱离实践的学问如同无根之木,这种认识来自其抗金事业屡遭挫折的切肤之痛。诗中不见说教腔调,而是以自身阅历为底色,使哲理具有可触可感的温度。
关于《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无遗力(wú yí lì)、躬行(gōng xíng)、绝知(jué zhī)
文学常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此诗属七言绝句
核心意象:"纸上"象征间接知识,"躬行"代表直接经验
诗眼:"绝知此事要躬行"
艺术手法:对比论证、哲理议论、家常语入诗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诗中"少壮工夫老始成"体现了怎样的治学观?
答:强调学问需要长期积累,年轻时下的苦功需经时间沉淀才能见效。
解析:呼应首句"无遗力",体现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
2、问:分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的"觉"字妙处。
答:"觉"字既指理性认知,又含体验感悟,暗示书本知识的局限性需通过实践才能突破。
解析:单字凝聚认知论思想,体现由"知"到"行"的飞跃。
3、问:全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揭示知行合一的真理,强调实践是检验和深化知识的唯一途径。
解析:反映了陆游经世致用的思想,对宋代空谈义理的学风具有批判意义。
二、选择题
1、"躬行"在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A. 弯腰劳作
B. 亲身实践
C. 恭敬行事
D. 自我反省
答案:B
解析:"躬"指亲身,"行"指实践,合指身体力行。
2、下列哪项最能概括本诗的艺术特色?
A. 绮丽婉约
B. 豪放雄浑
C. 平实深刻
D. 含蓄朦胧
答案:C
解析:语言平易近人,思想深刻警策,体现陆游晚年诗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