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孟郊《登科后》原文和鉴赏

孟郊《登科后》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13 12:30:02

孟郊《登科后》原文和鉴赏

引导语:孟郊《登科后》以直白热烈的语言,抒发了诗人科举及第后的狂喜与对未来的憧憬,是唐代科举文化的生动写照。

原文

登科后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译文

往昔的困顿窘迫不值一提,今日的恣意畅快思绪无边。

春风中得意扬鞭策马疾驰,一天之内看遍长安的繁花。

注释

龌龊(wò chuò):形容生活困顿、局促不安的状态。

放荡:此处指思想不受拘束,自由奔放。

春风得意:双关语,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喻皇恩浩荡。

长安花:实指都城花卉,虚指功名富贵、人生繁华。

创作背景

孟郊四十六岁中进士,此前屡试不第,生活贫苦。唐代科举放榜在春季,新科进士有骑马游街、赏花宴饮的习俗。此诗作于贞元十二年(796年)及第后,是其《登科》组诗之一。

作品解析

1. 结构对比鲜明:前两句以时间线形成今昔强烈反差,后两句用空间转换强化喜悦。

2. 意象选择精当:"春风""马蹄""长安花"三个典型意象,构建出动态的功名画卷。

3. 情感表达炽烈:"不足夸""思无涯"等直抒胸臆的表述,突破传统含蓄诗风。

4. 历史价值独特:真实记录唐代"雁塔题名"的科举文化,具有社会史料价值。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孟郊此诗最动人处在于情感的真实迸发。诗人用"龌龊"与"放荡"的强烈对比,将寒士翻身的心境写得淋漓尽致。后两句的"疾"字与"尽"字尤为精妙:马蹄的疾驰实则是心情的飞驰,一日看花实则是对压抑多年的补偿。这种带有补偿心理的狂欢,正是科举制度下士人命运的生动注脚。

范文二

诗中"春风得意"已成为经典文化符号。值得玩味的是,孟郊将个人际遇与自然节气巧妙融合。唐代进士放榜恰在仲春,诗人将皇恩比作春风,将功名喻为鲜花,构建出天人感应的意境。但深层来看,"一日看尽"的急迫感,又暗示着诗人对繁华易逝的潜在焦虑,为这首狂喜之作增添了几分深沉。

关于《登科后》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龌龊(wò chuò)、放荡(思想自由义)、疾(快速义)

文学常识:孟郊"诗囚"称号、韩孟诗派特点、唐代科举制度

艺术手法:今昔对比、虚实结合(长安花)、动态描写

核心意象:春风(皇恩/机遇)、马蹄(功名之路)、长安花(人生繁华)

情感主旨:及第狂喜-人生转折-对未来的期待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春风得意马蹄疾"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答:双关(春风既指自然气候又喻皇恩)、动态描写(疾字强化速度感)、借代(马蹄指代骑马游街的仪式)。

解析:注意分析词语的多重含义及背后的文化象征。

2、问:如何理解"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心理?

答:既表现急于补偿多年压抑的迫切,又暗含对功名易逝的隐忧,体现狂喜中的复杂心态。

解析:要结合诗人46岁才中第的人生经历作答。

3、问:诗中两个"不"字有何作用?

答:"不足夸"否定过去,"无涯"肯定现在,形成情感张力,突出命运转折的戏剧性。

解析:关注虚词在情感表达中的强化作用。

二、选择题

1、唐代进士及第后的"雁塔题名"仪式在:

A. 曲江池

B. 大雁塔

C. 兴庆宫

D. 大明宫

答案:B

解析:新科进士惯例在大雁塔题名,此习俗持续到唐末。

2、"龌龊"在本诗中的具体含义是:

A. 品德卑劣

B. 处境困顿

C. 衣衫褴褛

D. 心情抑郁

答案:B

解析:特指诗人科举不第时拮据的生活状态,非道德评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