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及色彩美学鉴赏
杜甫的《绝句》以鲜明色彩勾勒春日生机,本文呈现原诗、译文及详细解析,并探讨其色彩运用的艺术成就。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
一行白鹭飞向湛蓝的天空。
窗外可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
门前停泊着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
注释
黄鹂(lí):黄莺,羽毛鲜黄,鸣声清脆。
翠柳:嫩绿的柳枝,"翠"字凸显春意盎然。
白鹭(lù):水鸟,羽毛洁白,常成行飞行。
西岭:指成都西面的岷山,山顶终年积雪。
东吴:三国时孙权建立的政权,此处泛指江南地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杜甫暂居成都草堂。安史之乱后,诗人生活相对安定,诗中既流露闲适心境,又暗含对时局的隐忧。
鉴赏
色彩对比的视觉张力
诗中"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四组色彩意象形成强烈对比。明黄色与翠绿色构成暖色碰撞,纯白色与天青色形成冷调呼应。这种互补色运用既符合自然真实,又通过艺术提炼形成视觉韵律。尤其"鸣"字将听觉转化为视觉通感,使色彩具有动态生命力。
空间构图的层次美感
前两句聚焦微观近景,后两句拓展宏观视野,形成由近及远的三重空间:柳枝间的黄鹂为第一层,翱翔的白鹭为第二层,远山积雪与江船构成第三层。这种"近-中-远"的透视关系,与水墨画的散点透视异曲同工,通过门窗的框景手法,将无限风光浓缩于尺幅之中。
关于《绝句》的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鹂(lí)、鹭(lù)、泊(bó)、吴(wú)
文学常识:七言绝句体裁,杜甫"诗史"风格中的闲适之作
艺术手法:对仗工整(数量/颜色/方位词相对),动静结合(鸣/上/含/泊)
意象解析:黄鹂象征生机,白鹭隐喻高洁,积雪暗示永恒,航船寄托乡思
意境特征:明快清新的画面中蕴含深沉的时间感与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