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生活化情境和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空间观念与几何直观能力,掌握表面积计算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一课时:探索立体图形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1. 图形认知:通过观察实物与模型,准确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特征,能区分两种立体图形
2. 空间观念:使用小棒和橡皮泥制作长方体框架,理解"棱长总和=(长+宽+高)×4"的推导过程
3. 生活应用:发现并列举教室内5个以上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建立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
魔术箱探秘导入(10分钟)
教师出示蒙布纸箱:"老师这个魔术箱里藏着很多宝贝,谁想摸一摸猜猜是什么形状?"(邀请3名学生闭眼触摸箱内牙膏盒、魔方等物品)
追问引导:"你摸到的面是什么形状?感觉有几个面?有没有摸到尖尖的角?"
多媒体展示:动态拆解快递纸箱的展开图,师生共同数出面、棱、顶点数量
创意搭建实验室(20分钟)
分组任务:
A组:用12根不同长度吸管和橡皮泥接头制作长方体框架(提供长8cm、宽5cm、高3cm的范例)
B组:用等长牙签制作正方体框架,记录所用材料数量
探索问题:
"怎样快速数清需要多少根吸管?"
"如果长方体长增加2cm,总共要多准备多长的材料?"
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观察学生如何分配长、宽、高对应的吸管数量
图形特征擂台赛(8分钟)
小组竞赛:
① 限时2分钟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所有特征差异
② 判断题抢答:"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至少有4个面相同"等
颁奖仪式:为表现最佳小组颁发"空间思维小能手"勋章
课堂总结(2分钟)
思维导图填空:长方体有___个面,相对的面___;正方体有___条棱,长度都___
延伸思考:"为什么快递箱大多设计成长方体?"为下节课表面积学习埋下伏笔
第二课时:揭秘包装盒的数学密码
一、教学目标
1. 公式推导:理解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宽+长×高+宽×高)×2的由来,掌握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2. 问题解决:能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实际物品的用材面积,如礼品包装纸用量等
3. 思维拓展:通过设计无盖鱼缸等变式练习,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生活问题情境(7分钟)
展示情境:"六一节要包装24盒长6cm、宽4cm、高2cm的巧克力,最少需要多少包装纸?"
头脑风暴:
"如果不计算,你觉得需要知道哪些数据?"
"包装纸要覆盖哪些部分?"引导学生画出立体展开图
公式探究工坊(15分钟)
实验操作:
① 每组发放长方体纸盒,沿棱剪开成平面展开图
② 用彩笔标出三组"长×宽""长×高""宽×高"的面
关键提问:
"为什么公式最后要×2?"
"如果有个长方体纸箱缺少盖子,该怎么调整公式?"
设计挑战赛(13分钟)
分层任务:
基础题:计算课本P23练习题中的饼干盒表面积
进阶题:设计棱长总和为48cm的正方体储物盒,求需要多少硬纸板
创意题:为班级植物角设计无盖长方体鱼缸,给出两种不同尺寸方案
实践拓展(5分钟)
家庭任务:测量家中微波炉的长宽高,计算清洁时需要擦拭的总面积
总结升华:"表面积计算就像给立体图形做衣服,测量要全面,裁剪要精准"
课后练习
实践作业(任选其一):
① 用硬纸板制作棱长5cm的正方体收纳盒,记录用料面积
② 测量3个长方体日用品尺寸,制作"表面积计算手册"
鼓励语:期待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更多立体图形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