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掌握正负数的表示方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课时:走进有理数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概念理解:通过温度计、海拔等生活实例,建立正负数与有理数的直观联系
表示方法:掌握数轴三要素,能准确标出有理数的位置并比较大小
实际应用:结合"盈利亏损""温度变化"等情境完成3组以上正负数转换练习
二、教学过程
生活探秘导入(8分钟)
情境展示:出示吐鲁番盆地(-155米)与珠穆朗玛峰(8848米)的对比图片
互动提问:"这两个数字前的符号有什么特殊含义?生活中还见过类似表示吗?"
概念初探:引导学生用"相反意义的量"造句(如:存入500元/取出300元)
数轴探险游戏(15分钟)
教具制作:每组发一条标有刻度的绳子,要求自制简易数轴
闯关任务:
第一关:标出-3、0、+2.5的位置
第二关:比较-5/2与-2.3的大小
第三关:找出比-1大3的数
趣味竞赛:最快完成的小组获得"数学探险家"勋章
情境应用训练(12分钟)
案例解析:
①某商店每日盈亏记录(+200表示盈利,-150表示亏损)
②城市昼夜温差(白天18℃/夜间-5℃)
小组讨论:"如何用有理数表示以下情况?"(如:考试加分扣分、电梯上下楼层)
课堂小结(5分钟)
知识树填空:通过师生互动完善"有理数包括____数、____数和零"
延伸思考:"如果没有负数,生活中的哪些记录会变得不方便?"
第二课时:玩转有理数运算
一、教学目标
计算法则:掌握有理数加减法则,能正确计算含3个以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实际应用:解决"温差计算""收支汇总"等生活问题,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思维发展:通过扑克牌游戏理解"减去负数等于加正数"的算理
二、教学过程
魔术表演导入(10分钟)
教师演示:
①(+3)+(-5)=-2→"赚3元又花5元"
②(-4)-(-6)=+2→"零下4度回升6度"
思考讨论:"这些计算结果的符号变化有什么规律?"
扑克牌大战(15分钟)
游戏规则:
红色牌为正数,黑色牌为负数,JQK分别代表±11/±12/±13
第一轮:每人抽2张牌做加法(如:红桃7+黑桃5=+2)
第二轮:用第一轮结果减第三张牌
计分赛:累计得分最高者成为"计算小能手"
生活应用题(12分钟)
任务单:
①小明家上月收支:工资+5800,房贷-2100,网购-1200,求结余
②某地昼夜温差:白天-3℃,夜间比白天低8℃,求夜间温度
分组竞赛:最快正确解答3题的小组获得"生活智多星"称号
拓展延伸(3分钟)
趣味视频:播放《九章算术》中"正负术"的动画解说
总结升华:"有理数就像生活中的镜子,能帮我们清晰记录每个相反的变化"
课后练习
实践作业(任选其一):
《我家一周收支报告》记录7天家庭收支情况,用有理数计算总结
《温度观察日记》连续记录本地一周昼夜温差,绘制温度变化折线图
鼓励语:期待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数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