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

时间:2025-09-03 20:15:01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

《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名篇,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及长勺之战的记述,展现了古代军事智慧与政治谋略。本文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思想内核与文学价值。

原文

《曹刿论战》

(先秦)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事,你又何必参与?"

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觐见。

曹刿问:"您凭什么条件作战?"

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不会跟从。"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不敢虚报,一定诚实守信。"

曹刿回答:"小信用不能使神灵信服,神不会保佑。"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不能明察,但一定按实情处理。"

曹刿说:"这是忠于职守的表现,可以凭此一战。作战时请让我跟随。"

注释

【十年春】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春天。

【肉食者】指当权者。"肉食"象征特权阶层。

【间(jiàn)】参与。此处体现曹刿的担当精神。

【牺牲】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纯色牲畜称"牺",体全为"牲"。

【狱】案件。此处指司法公正对民心向背的影响。

【忠之属也】这是尽职尽责的表现。曹刿认为司法公正才是战争的根本保障。

创作背景

公元前684年,齐国因鲁国支持公子纠与齐桓公争位而发兵攻鲁。此时鲁国国力衰弱,曹刿作为平民知识分子主动献策。左丘明通过这一事件,揭示了民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的深刻道理。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三问三答"的递进式对话,层层推进主题,最终点明"取信于民"的核心思想。

2. 语言艺术:善用对比手法,"肉食者鄙"与"远谋"形成鲜明反差;"小惠""小信"与"忠之属"构成递进关系。

3. 思想内涵:突破天命观束缚,提出"民本"思想,将战争胜负与政治清明直接关联。

4. 人物塑造:通过简洁对话展现曹刿的深谋远虑与庄公的虚心纳谏,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鉴赏范文

范文一:论民本思想的文学表达

《曹刿论战》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将民本思想具象化。曹刿三次否定庄公的前两个理由,最终肯定其司法公正,这一递进结构暗示:物质分配("分人")不如制度保障("以情")。左丘明用"忠之属也"四字,将抽象的民本思想转化为具体的施政标准。这种文学化的政治表达,比《尚书》中的说教更具感染力,为后世政论文树立典范。

范文二:对话艺术中的战争哲学

全文仅用160余字,通过精炼对话完成战略分析。曹刿的"远谋"体现在三个层面:否定贵族专权("肉食者鄙")、破除迷信思想("神弗福也")、确立民本原则("忠之属")。这种层层剥笋的论证方式,既展现论辩智慧,又暗合"上兵伐谋"的军事思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庄公的"战则请从"四字,既表现明君气度,又为下文"一鼓作气"的战术描写埋下伏笔。

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间(jiàn)、牺牲、狱、孚(fú)、徧(biàn)

2. 文学常识:选自《左传·庄公十年》,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左丘明所作

3. 核心思想:取信于民是战争根本,司法公正重于祭祀诚信

4. 艺术手法:对话推进情节、对比突出主题、细节暗埋伏笔

5. 历史背景:齐鲁长勺之战,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__________

(2)小信未孚:__________

答案:

(1)参与

(2)使人信服

解析:"间"本义为缝隙,引申为介入;"孚"从爪从子,本义为禽鸟孵卵,引申为诚信感化。

二、主旨理解

问:曹刿为何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作战?

答:司法公正能体现执政者为民服务的本质,赢得民众支持,这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解析:此处需结合春秋时期"民为神主"的思想转变,指出曹刿超越时代的天命观。

三、比较鉴赏

题目:《曹刿论战》与《孙子兵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观点有何异同?

答案:两者都强调民心重要性,但《孙子兵法》侧重战略层面,《曹刿论战》通过具体对话展现民本思想的实践标准。

解析:比较时需注意史书叙事与兵书论述的文体差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表达效果。

答案:用"鄙"与"远谋"构成强烈对比,既批判贵族阶层的局限,又凸显曹刿的政治远见,为后文论述奠定基调。

解析:注意"肉食者"的借代手法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枢纽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