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以亡国之痛为基调,通过对比今昔景象,抒发深沉的故国之思与人生无常的感慨。本文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其艺术魅力与历史价值。
《虞美人》原文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才能终结?
回想起的往事数不胜数。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春风,
在皎洁的月光中不忍回忆故国。
雕花的栏杆和玉砌的台阶应该还在,
只是当年的人已容颜衰老。
要问心中有多少哀愁,
就像那一江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春花秋月」:指自然美景,暗喻岁月更迭。
「了(liǎo)」:结束,终止。
「小楼」:作者被囚禁的居所。
「朱颜改」:容颜衰老,暗指江山易主。
「几多」:多少,表疑问。
末句以春水喻愁,化抽象为具象,成为千古名句。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煜降宋后被囚汴京期间。978年七夕,李煜因作此词触怒宋太宗,被赐牵机药毒死。词中交织着对故国的追忆与现实的屈辱,是其生命绝唱。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阕以问句开篇,下阕用答句收束,形成闭环。
2. 语言:白描手法与比喻结合,"一江春水"成为愁绪的经典意象。
3. 思想:将个人亡国之痛升华为普遍的人生慨叹。
4. 艺术:突破花间词藩篱,开创"士大夫之词"新境界。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李煜以囚徒身份回望帝王生涯,词中"朱颜改"三字最见功力。表面写容颜衰老,实则暗喻江山变色。这种双关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勾连。末句的春水之喻,不仅写出愁绪的绵长汹涌,更暗含时间不可逆的哲学思考。
范文二
《虞美人》的时空处理极具匠心。"昨夜东风"与"月明中"构成现实场景,而"雕栏玉砌"则是记忆投射。这种时空交错的手法,营造出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词人用"不堪回首"四字作为情感阀门,让积压的愁苦在最后两句喷薄而出,形成震撼人心的艺术张力。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李煜是南唐末代君主,词分前后两期,此词属后期代表作。
2. 重点字词:了(liǎo)、砌(qì)、朱颜(红润的面容)。
3. 艺术特色:比喻新奇、今昔对比、白描手法。
4. 意象分析:春水意象象征愁绪的永恒性与流动性。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朱颜改:__________
(2)几多:__________
答案:
(1)红润的容颜改变
(2)多少
二、主旨理解
题目:"问君能有几多愁"的"君"指代谁?
答案:表面是设问对象,实为词人自指,体现自我审视的创作姿态。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答案:将抽象愁绪具象化,用春水的绵长不尽喻愁之深广,空间上"东流"暗示故国方向,时间上"春水"体现愁绪的永恒性。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煜《虞美人》与李清照《声声慢》的愁绪表达差异。
答案:李词愁绪如春水浩荡,侧重空间延展;李词愁绪似细雨缠绵,重在时间累积。前者有帝王气度,后者具闺阁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