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课文原文及赏析
《春》是朱自清创作的一篇经典散文,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与活力。文章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本文包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艺术魅力。
原文
春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译文
人们急切地盼望着,东风终于吹来,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仿佛刚从梦中苏醒,欣欣然睁开双眼。山色变得明朗润泽,河水上涨,太阳的脸也红润起来。
小草悄悄地从土里探出头,嫩绿鲜亮。园中、田野里,放眼望去,全是绿意。人们或坐或躺,打滚、踢球、赛跑、捉迷藏。风轻拂,草柔软。
桃树、杏树、梨树争相开花,红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像雪。花香中带着甜味;闭上眼,仿佛已看到累累果实。蜜蜂嗡嗡忙碌,蝴蝶翩翩起舞。野花遍地,有名无名的,散在草丛中,如眼睛、星星般闪烁。
注释
“欣欣然张开了眼”:拟人手法,表现万物复苏的生机。“欣然”意为欢喜的样子。
“赶趟儿”:北方方言,形容争先恐后,突出百花竞放的景象。
“像眼睛,像星星”:比喻野花的灵动,增强画面感。
创作背景
《春》写于1933年,朱自清任教于清华大学期间。当时社会动荡,作者借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对生活的希望与对自然的深情。
作品解析
1. 结构:以盼春、绘春、赞春为线索,层次分明。
2. 语言:善用拟人、比喻,如“太阳的脸红起来了”,生动传神。
3. 情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抒发对生命力的赞美。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春》的艺术魅力在于其鲜活的语言与真挚的情感。朱自清以“东风来了”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春天的氛围。文中“小草偷偷钻出来”的“偷偷”二字,赋予小草孩童般的顽皮,生动有趣。结尾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将春比作新生命,强化了希望的主题。
范文二
朱自清笔下的春天不仅是自然景象,更是心灵的映照。文章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的多重描写,如“花里带着甜味儿”“蜜蜂嗡嗡地闹着”,营造出立体可感的春景。这种细腻的观察与表达,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与深沉热爱。
关于《春》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朗润(lǎng rùn)、赶趟儿(gǎn tàngr)、欣欣然(xīn xīn rán)。
文学常识:朱自清,现代散文家,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
意象分析:“东风”象征希望,“野花”表现生命的自由与活力。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朗润:__________
(2)赶趟儿:__________
答案:
(1)明朗润泽
(2)争先恐后
二、主旨理解
题目:《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比喻和排比,生动展现百花争艳的景象,色彩鲜明,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