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赤兔之死》作文原文及赏析

《赤兔之死》作文原文及赏析

时间:2025-09-03 11:15:02

《赤兔之死》原文及深度解析

本文围绕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从文言原文到现代解读,系统梳理其文学价值与思想内涵,为读者提供创作背景、艺术鉴赏及考试应用的全方位指导。

原文

《赤兔之死》

作者:蒋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

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

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

伯喜乃驱前,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

译文

公元221年,关羽在麦城兵败被俘,因拒绝投降遭孙权杀害。

他的坐骑赤兔马被孙权赏赐给部将马忠。

数日后马忠上报:赤兔马多日不进食,即将饿死。

孙权闻讯震惊,立即召见江东相马专家伯喜。

伯喜赶到现场,看见赤兔马趴在地上发出悲鸣。

注释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汉献帝年号,此时实际政权已属曹魏。

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志》,指关羽败亡事件。

绝食数日:动物殉主行为,暗喻忠义精神超越物种界限。

伯喜:虚构人物,名取"伯乐识马"之意,增强故事传奇性。

创作背景

2001年江苏考生蒋昕捷在高考考场即兴创作。作者熟读《三国演义》,借古喻今批判当代社会诚信缺失。文章以文言行文,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展现罕见的文化积淀。

作品解析

1. 结构创新:采用史传体例,通过动物视角展开叙事

2. 语言特色:纯熟运用文言句式,如"为...所..."被动结构

3. 思想内核:以"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点题,强调环境对人的塑造

4. 艺术手法:虚实结合,将史书记载与文学想象熔于一炉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赤兔之死》最动人处在于将道德人格具象化。作者赋予战马人类的情感认知,通过"绝食殉主"的行为艺术,完成对忠义精神的终极诠释。这种"物性"与"人性"的边界消解,比直接描写人物更富冲击力。文中"伯喜"的命名颇具匠心,既暗示相马专家的身份,又暗含"世间难逢伯乐"的悲怆。

范文二

作为考场作文,本文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文史功底。作者巧妙化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历》的记载,又融入《世说新语》的志怪笔法。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对话设计:赤兔马临终坦言"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将动物行为与历史典故直接关联,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构建出厚重的文化隐喻空间。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建安文学特征、三国演义成书过程

关键字词:绝食(jué shí)指自愿停止进食;哀嘶(āi sī)指悲鸣

意象体系:赤兔马作为忠义符号的文化演变

修辞考点:拟人手法、用典技巧、文言句式转换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为孙权所害:__________

(2)伏于地:__________

答案:

(1)表被动,被孙权杀害

(2)趴在地上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文中"鸟随鸾凤飞腾远"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答案:强调环境对人格塑造的重要性,隐喻人应当追随品德高尚者。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赤兔之死》与《聊斋志异》中动物叙事的异同

答案:相同点:都赋予动物人性特征;不同点:本文侧重道德教化,聊斋多批判现实。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人伴贤良品自高"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交友择善而从,在优秀群体中能促进自我提升,适用于论述环境对人的影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