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使至塞上》原文及赏析
王维《使至塞上》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出使边塞时的壮阔景象与孤寂心境。本文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及深度解析,帮助读者理解诗中雄浑的意境与深刻的情感。
原文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
轻车简从前往边塞慰问,途经属国居延。
如飘飞的蓬草离开汉地,似北归的大雁飞入胡天。
茫茫沙漠中烽烟笔直升起,黄河边落日浑圆壮丽。
在萧关遇见侦察骑兵,得知都护正在前线燕然山。
注释
单车欲问边:轻车简行,前往边塞慰问。单车,指随从稀少。
属国过居延:属国,指附属唐朝的边地;居延,汉代边塞地名,此处泛指西北边疆。
征蓬出汉塞:征蓬,飘飞的蓬草,象征漂泊无定;汉塞,指中原与边塞的界限。
归雁入胡天:归雁,北归的大雁;胡天,指北方异域的天空。
大漠孤烟直:大漠,广阔沙漠;孤烟,烽火台升起的狼烟,暗示边塞战事。
长河落日圆:长河,黄河;落日圆,形容夕阳壮阔浑圆,画面感极强。
萧关逢候骑:萧关,古关隘名;候骑,侦察骑兵。
都护在燕然:都护,边疆最高军事长官;燕然,燕然山,借指前线。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大破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奉旨出塞慰问。此诗作于途中,既写边塞壮景,又暗含孤寂与使命之感。
作品解析
1. 结构清晰:前四句写行程与漂泊,后四句写边塞风光与军事动态,层次分明。
2. 语言凝练:用“孤烟直”“落日圆”等简洁意象,勾勒出雄浑画面。
3. 情感深沉:以“征蓬”“归雁”自喻,流露孤独与使命感。
4. 艺术特色:融壮景与孤寂于一体,体现盛唐边塞诗的典型风格。
鉴赏范文
范文一
《使至塞上》以极简笔墨绘出边塞雄浑气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用“直”“圆”二字,将烽烟的挺拔与落日的壮阔定格为永恒画面。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写实景,又暗含漂泊无依的孤寂,形成壮美与苍凉的交织。
范文二
王维此诗展现了盛唐边塞诗的典型风貌。末句“都护在燕然”暗用东汉窦宪燕然勒功典故,既点明军事胜利,又寄托对边关将士的赞颂。全诗在写景中融入个人情感与国家使命,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堪称“诗中有画”的典范。
关于《使至塞上》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属国(shǔ guó)、征蓬(zhēng péng)、萧关(xiāo guān)、燕然(yān rán)。
文学常识: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此诗属边塞题材,风格雄浑。
意象意境:“孤烟”“落日”象征边塞苍凉,“直”“圆”体现画面张力。
知识全解:诗中“燕然”借典,暗含对将士功业的称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征蓬:__________
(2)都护:__________
答案:
(1)飘飞的蓬草,喻漂泊无定。
(2)唐代边疆最高军事长官。
二、主旨理解
题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展现边塞辽阔苍茫的画卷,烽烟笔直升起,黄河畔落日浑圆,画面壮丽而孤寂。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的艺术手法。
答案:以“征蓬”“归雁”自喻,双关自然景物与个人命运,暗示漂泊孤寂,含蓄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