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及赏析

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及赏析

时间:2025-09-09 09:38:02

杜甫《登高》原文及赏析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通过登高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晚年漂泊无依、忧国伤时的深沉情感。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原文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秋风急促,天空高远,猿猴的叫声显得格外悲凉。

水中小洲清澈,沙滩洁白,鸟儿在空中盘旋飞回。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落下枯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流而来。

漂泊万里,常年客居异乡,面对秋景更添悲愁;人生暮年,疾病缠身,今日独自登上高台。

时局艰难,心中苦恨,使白发日渐增多;穷困潦倒,因病新近戒酒,连借酒消愁也不能了。

注释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萧萧: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

百年:指人的一生,这里指暮年。

繁霜鬓:形容白发很多,如霜般浓密。

新停浊酒杯:指因病戒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时年56岁,寓居夔州。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地方割据势力仍存,社会动荡不安。杜甫晚年漂泊西南,生活困顿,疾病缠身,但仍心系家国。重阳节登高之际,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千古绝唱。

作品解析

1. 结构严谨:全诗四联八句,对仗工整,符合律诗规范。首联写景,颔联进一步渲染,颈联转入抒情,尾联总结全诗。

2. 语言凝练:用"急""高""哀""清""白"等字勾勒出萧瑟秋景,"萧萧""滚滚"等叠词增强画面感。

3. 情感深沉:将个人漂泊之苦与家国之忧融为一体,展现出诗人晚年悲凉心境。

4. 艺术手法:情景交融,以景衬情;对仗工整而不呆板;善用叠词增强韵律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登高》的艺术魅力首先体现在其精妙的意象组合上。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短短十四字勾勒出六种意象,通过"急""高""哀""清""白"等形容词的精准运用,营造出萧瑟悲凉的秋日氛围。这些意象看似客观描写,实则饱含主观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范文二

这首诗最动人之处在于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苦难完美结合。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既写个人漂泊之苦,又暗含对动荡时局的忧虑。诗人以"万里"写空间之广,"百年"写时间之长,将个体生命体验提升到普遍人生高度,使诗歌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感染力。

关于《登高》的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被称为"诗史"。

2. 重点字词:渚(zhǔ)、萧萧、百年、繁霜鬓、浊酒。

3. 艺术特色:情景交融、对仗工整、善用叠词、意象丰富。

4. 思想内容:表达诗人晚年漂泊无依、忧国伤时的深沉情感。

5. 名句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壮阔之景衬托深沉之悲。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渚:__________

(2)萧萧:__________

答案:

(1)水中的小块陆地

(2)形容风吹落叶的声音

二、主旨理解

题目:"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达了诗人晚年漂泊异乡的孤独愁苦和年老多病的悲凉心境。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这两句通过外在形象(白发增多)和行动细节(因病戒酒),生动表现了诗人晚年生活的艰难困顿和内心的苦闷无奈。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杜甫《登高》与李白《早发白帝城》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答案:《登高》抒发的是晚年漂泊、忧国伤时的沉郁之情;《早发白帝城》则表现了诗人遇赦后的轻快心情和豪放气概。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蕴含的哲理?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永恒变化,暗示了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宇宙永恒的哲理思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