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原文翻译及赏析
《富贵不能淫》是《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名篇,以排比句式阐明大丈夫的品格标准,展现了儒家对人格独立的坚守。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析这一经典文本。
原文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注释
淫:惑乱,过度放纵。此处指思想被腐化。
移:改变。特指改变节操与志向。
屈:屈服。强调面对强权时的精神硬度。
大丈夫: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范式,具有道德自主性。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孟子游说诸侯时提出"王道"思想。针对纵横家追名逐利的风气,本章通过与景春的辩论,确立儒家的人格标准。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三组"不能..."的排比,形成递进式论证。
2. "淫""移""屈"三个动词精准刻画不同境遇下的考验。
3. 思想内核强调道德主体性,与孔子"匹夫不可夺志"一脉相承。
4. 语言斩钉截铁,结尾"此之谓"的判断句式具有训诫意味。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孟子用三重否定构建起大丈夫的精神堡垒。富贵、贫贱、威武构成人生三大考验场,而"不能"的坚决态度展现出道德意志的绝对性。这种人格理想超越具体历史情境,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尤其"威武不能屈"一句,在专制时代暗含对抗暴政的勇气,显示出儒家思想中刚健的一面。
范文二
文本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浓缩的辩证思维。看似简单的排比句式,实际包含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富贵易生骄奢,贫贱易改其志,威武易摧其节。孟子将消极的"不能"转化为积极的道德律令,这种否定性表述比正面说教更具冲击力。三个"不能"如三重门禁,守护着精神家园的纯粹性。
考试重点整理
关键字词:淫(yín)、移(yí)、屈(qū)
文学常识: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属语录体散文
核心思想:儒家理想人格的三大标准
艺术特色:排比修辞、否定式表达、判断句式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淫:__________
(2)移:__________
答案:
(1)惑乱,使思想堕落
(2)改变节操
二、主旨理解
题目:孟子提出的大丈夫标准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强调人在任何处境下都应保持独立人格,对当代社会抵御物质诱惑、坚守道德底线具有启示作用。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威武不能屈"的表现力。
答案:用"屈"字形象表现面对强权时的精神硬度,短促有力的发音强化了抗争意志,与"富贵""贫贱"形成完整的人格考验体系。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谈谈对"贫贱不能移"的理解。
答案示例:在物质困顿时仍应坚守志向,如科研工作者甘坐冷板凳,扶贫干部扎根基层等,都体现了这种精神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