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王安石《商鞅》原文及翻译注释

王安石《商鞅》原文及翻译注释

时间:2025-08-31 16:00:03

古诗词经过时间沉淀、岁月更迭,愈发让诗意更加的浓厚,下面为大家整理了王安石《商鞅》原文及翻译注释,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诗词的魅力与情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安石《商鞅》原文及翻译注释,诗意解释

《商鞅》原文

《商鞅》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译文

自古以来统治人民在于信诚,一言为重百金为轻立法严明。

如今的儒士不要任意诋毁商鞅,商鞅能使法令政策坚决施行。

《商鞅》的注释

商鞅(?—前338):本卫国公孙。后入秦辅佐孝公变法,国以富强。因功封于商,号为商君,故又称商鞅。孝公死,商鞅被诬谋反,遭车裂。

驱民:驱使、役使百姓。

信诚:诚实守信。

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百金:泛言其多。秦以一镒(二十两)为一金。《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即将颁布新法,恐人不信,乃先立三丈之木于都市南门,募民有能移置北门者给予重金,以示不欺。卒下令。《汉书·高祖皇帝纪》:得黄金百镒,不如季布一诺。

今人:指宋朝的大地主顽固派和道学家。

非:诋毁,诽谤。

令:使得,做到。

政:指政策、法令。

必:必定。

简短诗意赏析

王安石写了这首诗,对商鞅作了高度的评价,肯定了商鞅的历史功绩,粉碎了顽固派的破坏阴谋。特别是: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两句直言不讳地表明了王安石的尊法反儒立场,针锋相对地回答了顽固派对革新事业的咒骂,表明了王安石要继承和发扬商鞅的法家精神,坚决推行新法的决心。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