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小小志愿者》社会实践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生动的情境创设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志愿者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将掌握关键词语、学习叙事方法,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志愿服务过程。
第一课时:认识志愿者精神
一、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掌握"志、愿、务"等8个生字,重点指导"帮、助"的左右结构书写
朗读感知:分角色朗读对话片段,体会志愿者与被帮助者的情感变化
情景理解:用"谁+在哪里+做什么"的句式概括三个志愿服务场景
二、教学过程
暖心视频导入(8分钟)
播放志愿者帮扶老人的纪实短片(无声版)
互动提问:"短片中哪些动作让你觉得温暖?如果是你会怎么做?"
词语银行:板书学生说出的"搀扶""微笑""耐心"等词语,用彩色粉笔标注动作词
字词闯关赛(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通过肢体动作表演"搀扶""指引"等动词,其他组猜词并造句
B组用磁贴拼摆"志愿者"三字的结构,比赛组词最多的小组
C组在田字格练习"帮助"书写,教师用红笔圈出结构美观的字
趣味挑战:设置"爱心阶梯",每答对一题贴一颗爱心贴纸
情景朗读会(12分钟)
教师示范朗读公园指引游客的对话(注意语气变化)
寻宝任务:用荧光笔标出3处体现"热心""礼貌"的句子
角色扮演:三人一组模拟"指路-感谢-回应"的完整对话
课堂小结(5分钟)
完成思维导图:"志愿者就像______,因为他们______"
延伸提问:"放学路上你可以做哪些小小志愿者行为?"
第二课时:践行志愿服务
一、教学目标
文本分析:理解"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含义,学习通过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感受受助者的心情变化
实践拓展:设计校园志愿服务方案,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对比情境引入(10分钟)
展示两组图片:
①乱扔垃圾的公园场景
②志愿者打扫后的公园
思考讨论:
"这两张图给你什么不同感受?"
"如果加入志愿者的心情会有什么变化?"
语言点拨:讲解"前后对比"的写作手法
情景模拟工坊(15分钟)
任务分工:
小组1:用流程图设计"图书角整理"志愿服务步骤
小组2:创编"扶老人过马路"的礼貌用语三句以上
小组3:设计"雨天共享雨具"的实施方案
成果展示:各组用情景剧形式演示方案,师生共同评选"金点子奖"
写作训练营(12分钟)
写作支架:
"______(时间),我在______(地点)看见______(需要帮助的人),我______(具体行动)"
指导要点:
重点描写帮助过程中的动作和语言
使用"先...然后...最后..."的连贯表达
佳作共赏:投影展示学生片段,用掌声量表进行互动评价
拓展升华(3分钟)
播放《志愿者的一天》延时摄影视频
情感共鸣:"你愿意成为视频中的哪个角色?为什么?"
课后实践
实践任务(二选一):
《我的志愿服务计划》——列出本周能完成的3件小事
《温暖瞬间记录》——用照片或图画记录看到的志愿者行为
鼓励语:小小的行动能传递大大的温暖,期待你们成为校园里最闪亮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