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歇后语《火烧眉毛》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歇后语《火烧眉毛》是什么意思?比喻什么

时间:2025-09-24 13:19:02

歇后语《火烧眉毛》的文学溯源与哲理阐释

本文通过解析与"火烧眉毛"意境相通的古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揭示急迫情境下的生存智慧与历史隐喻。读者将获得诗词鉴赏方法、明代文学特征及歇后语文化内涵三重知识。

原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奔涌的长江向东流去,浪花卷走了历代豪杰。

是非成败转瞬成空。

唯有青山亘古不变,见证无数落日余晖。

江边白发渔翁樵夫,早已看惯四季更迭。

相逢时共饮粗酒一壶。

古往今来兴衰事,终成酒后闲谈资。

注释

【滚滚长江】"滚"读gǔn,既写水势又喻历史洪流。

【淘尽英雄】化用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句式,暗含历史筛选机制。

【渔樵】yú qiáo,渔夫与樵夫,象征超脱世俗的观察者。

【浊酒】未过滤的米酒,体现民间质朴生活。

【笑谈】举重若轻的表达方式,与"火烧眉毛"的紧张形成互文。

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廷杖后流放云南。此词作于贬谪途中,面对长江波涛,将政治危机转化为哲学思考。明代文人常在高压政治下借山水抒怀,形成外松内紧的独特文风。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双调六十字定格,上下阕各三平韵,形成回环咏叹效果。

2. "浪花淘尽"与"几度夕阳"构成时空对仗,压缩历史纵深。

3. "浊酒笑谈"以日常场景消解宏大叙事,体现道家齐物思想。

4. 通篇未提"急迫",却通过"转头空"暗示危机处理的终极方案。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词作将"火烧眉毛"的瞬时焦虑置于历史长河中考量。上阕用长江、浪花、夕阳三个动态意象构建时间坐标系,下阕以渔樵的静态存在形成反差。这种"急景缓收"的手法,揭示面对危机时既要把握当下更需放眼长远的智慧。末句"都付笑谈中"可谓最高明的危机处理——将眼前的灼热转化为未来的余温。

范文二

杨慎在政治生命"火烧眉毛"之际写下此词,展现文人特有的精神防御机制。词中"转头空"三字最耐寻味,既承认危机的真实性,又否定其永恒性。这种辩证思维与歇后语"火烧眉毛——且顾眼下"形成互证,都在强调:真正的急智不在于扑灭火苗,而在于理解燃烧的必然性与暂时性。

关于《临江仙》的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读音】渚zhǔ(水中小洲);淘táo(冲刷筛选);浊zhuó(浑浊)

【文学常识】杨慎与解缙、徐渭并称"明代三才子";《廿一史弹词》为其代表作

【艺术手法】意象叠加(江水/浪花/夕阳);时空压缩(古今/转头);以实写虚(用酒具表现哲理)

【思想内涵】历史虚无主义与存在主义相结合,体现明代士大夫的复杂心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词中的意思:

(1)淘尽:__________

(2)付:__________

答案:

(1)冲刷淘汰

(2)托付、交付

二、主旨理解

题目:"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表达了怎样的历史观?

答案:强调自然永恒而人事无常的辩证思想,体现超脱具体历史事件的宏观视野。

三、比较鉴赏

题目: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历史观上有何异同?

答案:同:都认同历史洪流的不可逆性;异:苏词侧重英雄悲情,杨词侧重凡人智慧。

四、名句赏析

题目:分析"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深层含义。

答案:将沉重历史转化为轻松谈资,既表现豁达胸襟,又暗含对现实政治的消解策略。

五、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用本词哲理理解"火烧眉毛"的现代意义?

答案示例:危机处理需兼备紧迫意识与长远眼光,既要及时应对,更要明白任何危机在历史维度中都只是瞬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