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解析与鉴赏
本文解读唐代诗人李贺《致酒行》中的名句,剖析少年壮志与孤独心境的矛盾,揭示中唐寒门士子的精神困境。
原文
《致酒行》(节选)
唐·李贺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鸡一声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拿云,
谁念幽寒坐呜呃。
译文
迷失的魂魄难以招回,
雄鸡报晓天下渐明。
少年志向本该高擎云霄,
谁理会我在阴暗处独自抽泣。
注释
"拿云":ná yún,直取云霄之意,喻志向高远。
"呜呃":wū è,哽咽抽泣声,出自《楚辞·九章》。
"迷魂":用《招魂》典故,暗指政治失意。
第三句转折:前两句写迷茫,后两句突显理想与现实的撕裂感。
创作背景
李贺因避父讳不得应进士试,公元811年困居长安时作此诗。当时宦官专权,寒门才士晋升无门,诗中"幽寒"实指整个文人集团的生存困境。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四句三层,由迷惘到觉醒再到愤懑,情感递进如浪涌。
2. 意象对比:"雄鸡"与"幽寒"构成光明与黑暗的强烈反差。
3. 语言张力:"拿云"的昂扬与"呜呃"的压抑形成巨大落差。
4. 历史意义:典型反映中唐"寒士文学"的精神特质。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李贺用十四字完成精神画像。"拿云"之志来自建安风骨传统,而"呜呃"之悲已是中唐特有病症。诗人将个人遭际升华为时代隐喻,那个在幽暗角落抽泣的身影,何尝不是整个士人阶层的缩影?这种将个体痛苦对象化的能力,正是李贺超越同时代诗人的关键。
范文二
诗句展现惊人的空间张力。垂直方向的"拿云"与水平方向的"幽寒"构成十字坐标,少年心事在纵轴飞升,现实处境却在横轴凝固。这种空间对抗性构图,比直抒胸臆更具表现力。钱钟书曾指出李贺善用"垂直想象",此句正是典型例证。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拿(ná)云 呜呃(wū è)
2. 文学常识:李贺属"长吉体"开创者,与李白合称"唐代二李"
3. 艺术手法:对比修辞、楚辞典故、空间意象
4. 核心考点:中唐寒士文学特征、李贺诗歌的象征系统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拿云:__________
(2)呜呃:__________
答案:
(1)直上云霄
(2)抽泣声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的情感矛盾
答案:前句展现理想主义激情,后句揭示现实压迫下的孤独,通过强烈反差表现寒门士子的精神困境。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与李贺此句的异同
答案:同属壮志抒怀,李白充满自信预期,李贺则突出理想受挫;前者体现盛唐气象,后者反映中唐压抑。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雄鸡一声天下白"的承启作用
答案:既是时间转喻(从夜到昼),又是心理过渡(由迷惘到觉醒),为下文情感爆发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