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什么意思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什么意思

时间:2025-09-18 10:57:01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解析

晚唐诗人罗隐以自嘲口吻道出人生际遇的无奈,诗中隐含对功名与姻缘的深刻反思。本文将从译文、创作背景、艺术特色等多角度解读这首七绝,帮助读者理解其讽刺意味与时代烙印。

原文

《赠妓云英》

唐·罗隐

钟陵醉别十余春,

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译文

与你在钟陵醉别已过十多个春秋,

重逢时你仍保持着轻盈的体态。

我至今未能功成名就你也未嫁人,

或许我们都不如别人吧。

注释

钟陵:今江西进贤,唐代交通要道。

掌上身:典出赵飞燕"掌上舞",形容女子体态轻盈。

不如人:表面自谦,实为对科举制度与世俗标准的讽刺。

创作背景

罗隐十次科举不第,晚年途经钟陵重遇歌妓云英。据《唐才子传》记载,云英惊问"罗秀才犹未脱白耶",触发诗人写下这首自嘲之作。唐代科举录取率不足5%,多数文人终生困顿,此诗正是这种集体焦虑的缩影。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两句铺垫重逢场景,后两句突然转折,形成强烈情感落差。

2. 语言艺术:"可能"二字表面谦逊,实则暗含愤懑,体现罗隐"善作刺诗"的特点。

3. 思想内涵:将个人命运与女性婚嫁困境并置,揭示唐代社会对"成功"的狭隘定义。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掌上身"的典故运用极具深意。赵飞燕虽以舞姿获宠却终被废黜,与云英容颜未改却难觅良缘形成互文。罗隐将科举失意与女子迟嫁类比,看似自嘲,实则以个人际遇叩击时代症结。末句"不如人"三字,道尽寒门士子在贵族政治中的无力感。

范文二

这首七绝的张力在于双重解构。诗人先以传统赠诗套路起笔,继而撕破文人雅士的体面伪装。清代学者纪昀评其"怨而不怒",实则字字含锋。值得玩味的是,唐代妓女多因战乱沦落风尘,与落第举子同属被边缘化的群体,这种身份共鸣使诗歌具有超越时代的批判力量。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罗隐为"晚唐三罗"之一,诗风以讽刺见长,《谗书》是其代表作。

意象分析:"掌上身"既写实又用典,需结合赵飞燕故事理解其隐喻。

核心考点:诗句中"可能"的真实情感、对比手法的作用、唐代科举制度背景。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掌上身"在诗中的含义

答案:化用赵飞燕典故,既形容云英体态轻盈,又暗喻其才艺出众却命运坎坷。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可能俱是不如人"的深层含义

答案:表面是自我贬低,实则讽刺社会评价标准的荒谬。诗人将个人科举失败与女性婚姻困境并置,揭示两者同受时代桎梏的本质。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杜牧《赠别》的情感差异

答案:杜牧诗写青年才俊与歌妓的潇洒离别,充满自信;罗隐诗写中年失意者的重逢,饱含沧桑。前者展现盛唐余韵,后者折射晚唐衰颓。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本诗分析古代文人"仕婚同构"现象

答案示例:唐代士人常将科举成功与婚姻美满挂钩。罗隐故意颠倒这种逻辑,通过"未成名"与"未嫁"的平行对照,暴露出社会价值体系的虚伪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