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龟虽寿》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龟虽寿》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时间:2025-09-11 16:00:03

《龟虽寿》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曹操《龟虽寿》以神龟、腾蛇为喻,抒写人生有限而壮志不衰的豪情,是建安文学中极具哲理性的代表作。本文提供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鉴赏分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核与艺术价值。

原文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神龟虽能长寿,仍有生命终结之时。

腾蛇虽能驾雾飞行,终究化作尘土。

老马伏卧马槽,仍怀驰骋千里的志向。

有志之士即便年老,雄心壮志永不消退。

寿命长短并非全由天定;

调养身心,亦可延年益寿。

庆幸至极,以诗歌抒发心志。

注释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神龟,传说中寿命极长的灵物;竟,终结。以神龟反衬生命有限。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腾蛇,神话中能飞的蛇;土灰,化为尘埃。强调万物终归于消亡。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骥,良马;枥,马槽。比喻年老仍怀远大抱负。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志向刚烈之人;不已,不停止。直抒晚年豪情。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盈缩,指寿命长短;天,天命。否定宿命论,强调人为努力。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养怡,修养身心;永年,长寿。提出积极的生命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曹操晚年,时值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胜利后。曹操时年五十三岁,虽统一北方,但深感岁月流逝,故借诗表达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展现其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前四句以神龟、腾蛇起兴,后四句转入直抒胸臆,末两句收束点题,逻辑严密。

2. 语言风格:质朴刚健,善用比喻(如“老骥伏枥”)与对比(神龟与土灰),形象鲜明。

3. 思想内涵:突破汉代文人哀叹寿命的窠臼,提出“壮心不已”的积极人生观,彰显建安风骨。

4. 艺术手法:化用《庄子·秋水》中“神龟”典故,赋予新意;句式长短错落,富有节奏感。

鉴赏范文

范文一:生命有限,壮志无穷的哲思

曹操以神龟、腾蛇的有限性,反衬人类精神的永恒。诗中“老骥”“烈士”之喻,打破衰老与颓废的关联,将暮年转化为壮志的延续。末句“养怡之福”更体现其对生命主动权的把握,超越时代对天命的迷信,展现出建安文学特有的理性光芒。

范文二:建安风骨的典范之作

《龟虽寿》摒弃汉赋铺陈,以简练语言承载深刻哲理。四言与五言交错,形成铿锵韵律,如“志在千里”四字,掷地有声。曹操将个人抱负融入自然意象,既继承《诗经》比兴传统,又开创了魏晋诗歌慷慨悲凉的先声,堪称建安文学的标杆。

关于《龟虽寿》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与读音:竟(jìng,终结)、骥(jì,良马)、枥(lì,马槽)、怡(yí,愉悦)。

文学常识:曹操为建安文学代表,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本诗属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第四章。

意象意境:神龟、腾蛇象征生命局限,老骥、烈士代表不屈精神,形成“有限—无限”的哲学意境。

知识全解:诗中“烈士”指刚烈之士,与今义不同;“养怡”体现道家养生思想与儒家进取精神的融合。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竟时:__________

(2)不已:__________

答案:

(1)终结之时

(2)不停止

解析:需结合上下文,注意古今异义。

二、主旨理解

题目:“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答案:否定寿命完全由天注定,强调人为努力可改变命运,体现积极的生命观。

解析:此句是全诗哲理核心,需联系曹操的政治家身份分析。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龟虽寿》与陶渊明《饮酒》对生命态度的异同。

答案:同:均思考生命价值;异:曹操主张积极进取,陶渊明倾向超然物外。

解析:建安文学重功业,田园诗重隐逸,风格差异明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