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时间:2025-09-08 09:45:01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奇幻梦境抒写对自由人生的向往,展现盛唐文人精神世界的壮阔图景。本文提供逐句翻译、典故解析及科举应试必备知识点,助读者深入理解诗仙的浪漫主义杰作。

原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译文

航海者谈论瀛洲仙山,烟雾波涛渺茫实在难寻。

越人描述天姥山景,云霞变幻或许可见真容。

天姥山连接天际横向展开,气势超越五岳盖过赤城。

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天姥也要倾倒东南。

我想借此梦游吴越之地,月夜飞渡如镜的湖泊。

湖光月色映照身影,伴我来到剡溪岸边。

谢灵运故居至今犹存,碧波荡漾伴着清猿哀鸣。

脚穿谢公特制木屐,攀登直上云端的石阶。

注释

【瀛洲】传说东海三仙山之一,拼音:yíng zhōu。

【天姥】浙东名山,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读作:tiān mǔ。

【谢公屐】谢灵运发明的登山木鞋,前后齿可拆卸,典出《南史》。

"势拔五岳"句:以夸张对比突出天姥雄伟,体现李白豪放诗风。

创作背景

天宝四载(745年)李白遭赐金放还,离开长安后漫游吴越。此诗作于将离东鲁之际,借梦游抒写政治失意后的精神解脱,反映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追求。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以"梦游"为线索,现实-梦境-觉醒三层递进,结尾"安能摧眉折腰"画龙点睛。

2. 语言艺术:杂用四言、五言、七言及骚体,句式参差错落如天风海雨。

3. 思想内涵:梦境中的神仙世界象征理想境界,与污浊现实形成强烈反差。

4. 表现手法:融合神话传说与实地景物,夸张比喻达到极致。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李白将道教仙境想象与山水实景熔铸为奇幻诗境。开篇以瀛洲虚写反衬天姥实景,继而用"连天""横"等动词构建空间张力。梦境中"霓为衣""风为马"的仙人队列,实为诗人挣脱现实束缚的精神投射。结尾的决绝之语,完成从缥缈仙境到傲岸人格的升华。

范文二

全诗体现盛唐文人典型的精神困境与超越。政治失意后的李白,通过梦境再造理想世界。"虎鼓瑟""鸾回车"等意象群,既承袭楚辞传统,又注入盛唐特有的恢弘气度。这种用极度夸张的幻想对抗现实挫折的方式,构成李白诗歌最动人的精神底色。

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瀛(yíng)洲、天姥(mǔ)、剡(shàn)溪、渌(lù)水

2. 文学常识:李白"诗仙"称号、盛唐浪漫主义特征、游仙诗传统

3. 艺术手法:虚实相生、夸张对比、意象叠加

4. 名句默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等核心句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

(1)势拔五岳:__________

(2)渌水荡漾:__________

答案:

(1)超越

(2)清澈

二、主旨理解

问:"霓为衣兮风为马"展现怎样的精神世界?

答:通过神仙服饰的瑰丽想象,表现诗人追求绝对自由、不受物质束缚的理想境界。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白游仙诗与屈原《离骚》的异同

答案:同:均用神话意象抒写政治失意。异:李白诗更具盛唐昂扬气概,屈原作更显战国悲愤情怀。

四、名句赏析

题目:分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抒情效果

答:以反诘句式直抒胸臆,将梦境升华为人格宣言,体现李白傲岸不羁的诗人品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