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小儿垂钓》原文及翻译赏析

《小儿垂钓》原文及翻译赏析

时间:2025-09-05 13:16:02

《小儿垂钓》原文及翻译赏析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儿垂钓》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头稚子学垂纶,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侧坐莓苔草映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人借问遥招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得鱼惊不应人。

白话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垂钓,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因为不敢大声应答,唯恐鱼儿被吓跑。

词义解释:

蓬头:形容小孩可爱。

稚子:年龄小的、懵懂的孩子。

垂纶:垂钓,钓鱼。纶,钓丝。

莓苔:指草丛。

映:遮蔽(bì),掩映。

借问:向人打听,问路。

招手:摆手。

应(yìng):回应,答应,理睬。

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河边学钓鱼,他侧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听见路人问路,小孩连忙远远地摆摆手,他生怕惊跑鱼儿所以不敢大声答应路人。

诗文赏析:

这首诗着重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水边聚精会神地钓鱼的情景,“蓬头”、“侧坐”从外貌入手,写到垂钓姿态,突出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后两句侧重描写小孩的神情,从心理方面刻画小孩的机警聪明。全诗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

作者简介:

胡令能(785—826),唐代诗人,贞元、元和时期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称“胡钉铰”。后喜欢《列子》,又受禅学影响,隐居莆田。其诗传世仅四首,见于《全唐诗》。

《小儿垂钓》创作背景

本首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小儿垂钓》是胡令能到农村去寻找一个朋友,向钓鱼儿童问路后所作。

《小儿垂钓》古诗阅读答案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根据上句找出下句,并连线。

儿童散学归来早------

正确答案: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最喜小儿无赖------

正确答案: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童孙未解供耕织------

正确答案: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意欲捕鸣蝉------

正确答案: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应:应该。

B.借问:向人打听。

C.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D.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正确答案:A

3.选择正确的读音。

草映身

A.yìn

B.yìng

正确答案:B

4.选择正确的读音。

蓬头

A.póng

B.péng

正确答案:B

5.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钓娃形象?(多选题)

A.幼稚

B.充满童趣

C.无邪

D.天真可爱

正确答案:A B C D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哪几项?(多选题)

A.这首诗表现的是山野小儿的生活情趣,以及小儿纯真、无邪的童心。

B.三、四两句写这时候过路的人想向小儿打听事情,小儿担心说话声把鱼惊跑,赶快用“遥招手”的动作请路人不要作声。

C.诗人逼真地描画了一个儿童初学钓鱼的情景,孩子认真专注、天真烂漫的神态跃然纸上。

D.一、二两句写山野小儿在学习垂钓的情景。

正确答案:A B C 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