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中香》小说原文解析与鉴赏
引导语:《帐中香》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首闺怨词,以细腻笔触描绘女子独处帐中的孤寂与思念,展现了晚唐婉约词风的典型特色。本文包含原文、译文、注释及多维解析,适合文学爱好者与备考学生研读。
原文
帐中香 温庭筠
宝篆沉烟袅,
金猊暖未销。
罗帷怯春寒,
梦远玉关遥。
泪湿红绵冷,
眉攒翠黛凋。
谁家锦字书,
寂寞掩兰苕。
译文
篆香在帐中缓缓燃烧,青烟缭绕上升。
铜制香炉的暖意尚未消散。
丝绸帐幕难挡春日微寒,
梦中人远在边关,遥不可及。
泪水浸湿了红色锦被,触感冰凉,
紧蹙的眉间,翠色眉黛已然褪色。
不知谁家的书信能寄来,
唯有独对兰草,掩不住心中寂寞。
注释
宝篆沉烟袅:篆香,盘香;沉烟,燃烧的烟气。以香雾暗示时间流逝。
金猊(ní):狮形铜香炉,猊为狻猊(suān ní),龙生九子之一。
玉关:玉门关,代指边塞,典出《后汉书·班超传》。
锦字书:前秦窦滔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夫,后指妻子书信。
兰苕(tiáo):兰草与苕花,象征高洁,此处反衬孤寂。
创作背景
温庭筠生活于晚唐乱世,科举屡试不第,流连秦楼楚馆。此词作于其寄居长安时期,借女子闺怨暗喻自身怀才不遇,亦反映战乱时代征夫思妇的普遍哀愁。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阕写环境与梦境,下阕描摹情态与心理,层次分明。
2. 语言:善用“红绵”“翠黛”等色彩词,强化视觉冲击。
3. 思想:通过闺怨题材,揭示战争对普通家庭的摧残。
4. 艺术特色:以“香冷”“眉凋”等细节传递深婉情感,体现“温词秾丽”风格。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帐中香》以“香”为线索贯穿全篇。开篇“宝篆沉烟”营造氤氲氛围,而“暖未销”三字暗含期待;至“泪湿红绵冷”,香暖转为心寒,形成强烈反差。温庭筠巧妙利用闺阁物象——香炉、锦被、眉黛,将抽象思念具象化,末句“寂寞掩兰苕”更以高洁意象反衬尘世孤独,堪称晚唐闺怨词典范。
范文二
此词艺术魅力在于“隔”与“透”的平衡。罗帷、香雾构成物理阻隔,而“梦远玉关”却穿透空间限制;翠黛凋残是外貌描写,却透出内心煎熬。温庭筠摒弃直抒胸臆,借器物与动作隐晦表达情感,符合中国传统美学“含蓄”之道。金猊、锦字书等典故的化用,更增添历史厚重感。
关于《帐中香》的考试重点整理
字词与读音:猊(ní)、苕(tiáo)、篆(zhuàn);翠黛(青黑色颜料)、锦字(妻子书信)。
文学常识:温庭筠为“花间派”鼻祖,与李商隐并称“温李”。
意象意境:香炉、罗帷营造封闭闺阁空间;玉关、锦书暗示征戍主题。
知识全解:晚唐词多写艳情,但此词在秾丽中寄寓社会关怀,立意高于同类作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宝篆:__________
(2)攒:__________
答案:
(1)盘绕的篆香
(2)紧皱
二、主旨理解
题目:“泪湿红绵冷,眉攒翠黛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状态?
答案:通过泪水湿被、眉黛褪色,表现女子因思念而憔悴不堪,突出孤寂痛苦的内心。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帐中香》与李清照《醉花阴》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答案:同:均以闺阁器物为载体表达思念。异:温词含蓄隐晦,李词“人比黄花瘦”直白强烈;温词侧重社会性悲悯,李词聚焦个人情感。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梦远玉关遥”的艺术效果。
答案:以“梦”突破空间限制,“玉关”借代边塞,虚实相生,既写思妇之苦,又暗含对征戍制度的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