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天净沙秋思原文全文

天净沙秋思原文全文

时间:2025-11-17 11:57:01

天净沙·秋思原文全文解析与鉴赏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代表作,以凝练的意象勾勒出羁旅愁思,被誉为"秋思之祖"。本文将从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到艺术特色进行系统解析。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

干枯的藤蔓缠绕着苍老的树木,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栖息枝头。

小桥下溪水潺潺,岸边散落着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西风萧瑟,一匹瘦马踽踽独行。

太阳渐渐西沉,

肝肠寸断的游子仍漂泊在遥远异乡。

注释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既指时间又暗示心境昏暗。

古道:年代久远的驿道,暗含历史沧桑感。

西风:秋风,古代五行中秋属金,方位为西。

断肠人:形容极度悲伤的游子,典出《世说新语》桓温入蜀故事。

天涯:指极远之地,汉代已有"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的诗句。

创作背景

元代科举时断时续,文人多沉沦下僚。马致远曾任江浙行省务官,晚年退隐。这首小令可能作于其宦游途中,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漂泊无依的生存状态。

作品解析

1. 意象组合:前三句连用九个名词性意象,构成"鼎足对",画面感极强。

2. 时空结构:从黄昏到日落的时空推移,暗示漂泊的漫长无期。

3. 对比手法:"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与"古道西风瘦马"的凄冷形成强烈反差。

4. 情感表达:末句直抒胸臆,"断肠"与"天涯"将愁绪推向极致。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马致远以画家般的笔触构建意象群。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垂直叠加,形成萧瑟的立体空间;小桥、流水、人家横向展开,构成宁静的平面图景;古道、西风、瘦马则勾勒出纵深线条。这种多维度的空间经营,使28字的小令具有了山水长卷的视觉效果。尤其"瘦马"意象,既是实写坐骑羸弱,又暗喻文人精神困顿,可谓"一马而具万里之势"。

范文二

作品深得唐人绝句遗韵。前四句纯然写景,遵循"起承转合"结构:首句营造衰飒氛围,次句转入恬淡画面,第三句陡转苍凉,第四句以夕阳收束时空。末句如画龙点睛,使所有景物顿染愁绪。这种"以景结情"的手法,比直白抒情更具感染力。王国维评"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正道出其对唐宋诗词意境的继承与发展。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马致远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此曲属越调小令。

2. 字词读音:藤(téng)、鸦(yā)、瘦(shòu)、涯(yá)。

3. 核心意象:昏鸦(羁旅象征)、瘦马(文人写照)、天涯(空间阻隔)。

4. 艺术特色:白描手法、意象叠加、情景交融。

5. 情感主旨:抒写游子思乡之情,反映元代文人漂泊命运。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昏鸦:__________

(2)断肠人:__________

答案:

(1)黄昏时的乌鸦

(2)形容极度悲伤的游子

二、主旨理解

题目:"小桥流水人家"在作品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以温馨的家居图景反衬游子孤独,形成强烈情感对比,强化了羁旅愁思。

三、表现手法

题目:分析"枯藤老树昏鸦"的艺术表现。

答案:三个意象叠加构成画面,省略动词连词的"列锦"手法,增强视觉冲击力;选取衰败景物奠定全曲悲凉基调。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天净沙·秋思》与温庭筠"鸡声茅店月"的异同。

答案:同:均写早行羁旅。异:马曲纯用名词组合,温词有动词连接;马曲偏重空间营造,温词注重时间推移。

五、名句运用

题目:如何用"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论述乡愁主题?

答案:此句通过时空延展表现乡愁的永恒性,可用于讨论漂泊者精神困境,或传统文化中的家园意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