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朱自清原文赏析讲解
《背影》是朱自清1925年创作的纪实散文,通过父亲送别时买橘子的细节,展现中国式父子关系的含蓄深情。文章以白描手法刻画平凡瞬间中的厚重亲情,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感染力的亲情篇章。
原文
《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译文
我和父亲已经两年多没有见面了,最让我难忘的是他离开时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去世,父亲又被解除了职务,真是接连遭遇不幸的日子。
我从北京赶到徐州,准备和父亲一起回家料理丧事。
在徐州见到父亲时,看到院子里散乱的物品,再想起祖母,忍不住扑簌簌掉下眼泪。
注释
"差使交卸":指父亲被解除官职。差使,旧指官职;交卸,卸任。
"簌簌":拟声词,形容眼泪不断落下的样子,增强画面感。
"祸不单行":成语,指不幸的事接连发生,奠定全文悲凉基调。
创作背景
1925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回忆1917年冬返乡奔丧的往事。当时朱家经济困顿,父亲朱鸿钧刚失去徐州榷运局长职务,祖母去世使家庭雪上加霜。这段经历成为作者审视父子关系的契机。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倒叙手法,以"背影"为线索贯穿全篇,买橘子场景形成情感高潮
2. 语言艺术:白描手法精准传神,"攀""缩""倾"等动词塑造立体父亲形象
3. 情感表达:通过克制叙述传递深层感动,展现传统父子间的含蓄爱意
4. 时代意义:突破"严父"刻板印象,呈现知识分子对亲情的现代性思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背影》的艺术魅力在于将宏大情感浓缩于细微动作。父亲翻越月台时"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的笨拙姿态,恰是天下父亲们的共同剪影。朱自清特意选取这个不够优雅的瞬间,打破传统文学对父爱的神圣化表达,用真实的笨拙展现更动人的深情。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衣着描写,与月台的冰冷钢铁形成质感对比,暗示父亲以血肉之躯对抗生活重压的坚韧。
范文二
文中两次流泪构成情感坐标系。初见父亲时"簌簌地流下眼泪"是感伤家道中落,结尾"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则是领悟父爱后的情感释放。作者刻意控制叙事距离,始终以成年视角回望青春往事,这种双重时空的叠加,使简单的送别场景获得超越个体的普遍意义。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皆朴实无华,却与"背影"意象形成互文,诠释了"大爱无言"的中式亲情美学。
关于《背影》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交卸(xiè)、簌簌(sù)、蹒跚(pán shān)、颓唐(tuí)、琐屑(xiè)
2. 文学常识:朱自清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文学研究会成员,白话散文开拓者
3. 艺术手法:白描、细节描写、线索贯穿、以小见大
4. 意象解读:"背影"象征父爱的隐忍与厚重,"橘子"寓意生活苦涩中的甘甜
5. 主题思想: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转型,知识分子的亲情觉醒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交卸:__________
(2)颓唐:__________
答案:
(1)解除职务
(2)精神萎靡不振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文中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案:通过父亲笨拙翻越月台的细节,展现其不顾年迈体衰也要为孩子付出的深情,将抽象父爱具象化。橘子既是物质关怀,更是情感寄托。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的表达效果。
答案:用消失于人群的背影强化离别之感,"又"字体现情感递进,平静叙述中蕴含巨大情感张力,展现儿子对父爱从不解到领悟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