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原文及翻译
《周亚夫军细柳》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录了汉文帝视察军营时周亚夫治军严明的故事。本文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鉴赏,揭示汉代名将的军事智慧与历史意义。
原文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史记》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
朝廷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
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
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共同防御匈奴。
文帝亲自慰劳军队。到霸上和棘门军营时,车马长驱直入,将领们下马迎送。
后来到细柳军营,士兵们身披铠甲,刀剑出鞘,弓弩拉满。
天子的先行官到达,却被阻拦。
先行官说:"天子即将驾到!"
军门都尉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诏令'。"
不久文帝到达,仍被阻拦。
文帝于是派使者持符节传令:"我要进营慰劳将士。"
周亚夫才传令打开营门。
守卫军官对随行车骑说:"将军规定,军营不准纵马奔驰。"
文帝于是控制马缰缓缓前行。
到达中军帐,周亚夫手持兵器行礼:"穿甲胄者不行跪拜礼,请允许行军礼。"
文帝深受触动,扶轼致意。
派人致谢:"皇帝特来慰劳将军。"
完成礼仪后离开。
注释
【军细柳】驻军于细柳,细柳在今陕西咸阳西南。
【彀弓弩】彀(gòu),拉满弓弦。
【持满】保持弓箭满弦状态。
【介胄之士】穿戴盔甲的军人。介,铠甲;胄(zhòu),头盔。
【式车】式通"轼",双手扶轼表示敬意。
【历史背景】汉文帝时期匈奴频繁侵边,此事件展现汉代名将治军风范。
创作背景
公元前158年匈奴入侵,汉文帝部署三支军队拱卫长安。司马迁通过对比霸上、棘门与细柳三军的治军差异,突出周亚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军事原则。这段记载成为古代治军典范的经典案例。
作品解析
1. 结构艺术:采用对比手法,先写霸上、棘门军营的松散,再突出细柳军营的严整。
2. 细节描写:"被甲""持满""按辔"等动词生动展现军队戒备状态。
3. 语言特色:军门都尉的对答简练有力,体现令行禁止的军事作风。
4. 思想价值:揭示"兵者国之大事"的严肃性,强调军事纪律高于皇权威仪。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周亚夫军细柳》的叙事艺术堪称典范。司马迁通过三组对照:军营状态的松紧对比、将领态度的恭谨差异、皇帝反应的微妙变化,层层推进展现主题。最精妙处在于"持兵揖"的细节——周亚夫既保持军人威严,又恪守君臣之礼。这种"刚而不犯"的描写,使历史人物的精神气度跃然纸上。
范文二
细柳军营的戒备描写具有象征意义。"锐兵刃""彀弓弩"不仅是实战准备,更隐喻着军人捍卫疆土的意志。文中两次"不得入"的重复,强化了军令如山的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汉文帝最终"改容式车"的举动,既展现明君气度,也暗示着对军事专业性的尊重。这种君臣之间的默契,正是汉代强盛的重要根基。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彀(gòu)弓弩、介胄(zhòu)、式(轼)车
2. 文学常识: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
3. 核心意象:"持满"象征战备状态,"军礼见"体现职业操守
4. 历史知识:反映汉代防御匈奴的军事部署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彀弓弩:__________
(2)介胄之士:__________
答案:
(1)拉满弓弦
(2)穿戴盔甲的军人
二、主旨理解
题目:"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反映了什么治军原则?
答案:体现军事指挥权的独立性和军令优先原则,强调战场纪律高于行政权威。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天子为动,改容式车"的表现力。
答案:通过皇帝神态动作的变化,侧面烘托周亚夫治军威严,同时展现文帝的明君风范。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周亚夫军细柳》与《李将军列传》的写作手法差异。
答案:本文侧重场景描写突出人物性格,而《李将军列传》更多通过战役全过程展现人物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