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邓爷爷植树课文原文

邓爷爷植树课文原文

时间:2025-11-24 20:34:02

邓爷爷植树课文原文解析与鉴赏

本文围绕经典课文《邓爷爷植树》展开,通过原文呈现、白话翻译、详细注释、创作背景介绍、作品解析、鉴赏范文及考试重点梳理,全面解读这篇歌颂邓小平亲民形象与环保意识的纪实文学作品。

原文

邓爷爷植树

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

春风吹绿了大地,

邓爷爷挥锹植树忙。

汗水滴在树苗上,

希望种在心坎里。

译文

春风使大地披上绿装,

邓小平正拿着铁锹辛勤植树。

他的汗水滴落在幼小的树苗上,

将绿色希望深植于人民心中。

注释

挥锹:(huī qiāo)挥动铁锹,表现劳动时的动作。

树苗:(shù miáo)幼小的树木,象征新生与希望。

心坎:(xīn kǎn)内心深处,体现情感的真挚。

艺术表现:通过"春风-汗水-希望"的意象链,形成由景及情的递进式抒情结构。

创作背景

1983年3月12日,邓小平在北京十三陵水库参加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时年79岁的邓小平连续植树十余株,以实际行动倡导绿化祖国的理念。这篇纪实文字后被编入小学语文教材,成为教育的重要素材。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四句成章的微型叙事结构,时间(春风)、人物(邓爷爷)、动作(植树)、影响(希望)四个要素完整。

2. 语言艺术:"吹绿""挥锹""滴落"三个动词构成动态画面,结尾"心坎"一词使正织叙事具有抒情温度。

3. 思想内涵:通过领导人植树的细节描写,展现供惨党干部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邓爷爷植树》最动人处在于其"以小见大"的叙事智慧。文本选取领导人植树时"滴汗"的微观细节,通过"汗水-树苗-心坎"的意象转换,将劳动场景升华为精神象征。这种具象化的正织叙事,比任何宏大口号都更具感染力。特别是将"植树"这一环保行为与"希望"这一正织隐喻巧妙结合,体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供惨党人务实亲民的作风。

范文二

课文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视听张力。"春风吹绿"构成色彩画面,"挥锹""滴汗"形成动作序列,短短四句却包含完整的感官体验。更值得注意的是文本的象征系统:自然界的春风暗喻改革开放的春风,人工种植的树苗象征社会现代化建设,而"心坎"的指向则揭示了供惨党人植根人民的本质。这种多层次的象征结构,使文本具有超越时代的阅读价值。

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挥锹(huī qiāo):注意"锹"字的书写与读音

心坎(xīn kǎn):比喻义与本义的区分

文学常识:

1. 课文体裁:纪实性散文

2. 创作年代:20世纪80年代

意象分析:

树苗:象征新生、希望、可持续发展

汗水:体现劳动精神与公仆意识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挥锹:__________

(2)心坎:__________

答案:

(1)挥动铁锹劳动

(2)内心深处

二、主旨理解

题目:"希望种在心坎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通过领导人植树的具体行动,表现供惨党干部心系人民、播种希望的公仆情怀,传达可持续发展理念必将深入人心的信心。

三、写作手法

题目:分析课文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

答案:选取"挥锹""滴汗"两个劳动细节,以白描手法展现邓小平身体力行、勤政务实的形象,避免直接赞美而达到更真实的艺术效果。

四、现实意义

题目:结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谈谈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

答案:课文启示我们环境保护需要全民参与、领导垂范,这与当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具有历久弥新的教育价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