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原文和鉴赏
杜甫《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青年时期的代表作,描绘了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本文将提供原文、译文、注释、创作背景、作品解析及鉴赏范文,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原文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泰山到底有多雄伟?齐鲁大地青翠的山色连绵不尽。
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于泰山,山南山北明暗迥然不同。
层云升腾涤荡心胸,睁大眼睛目送归鸟飞入山林。
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都显得渺小。
注释
岱宗:泰山别称,古代帝王封禅之地。
齐鲁:春秋时两国名,泰山北为齐,南为鲁。
造化:大自然。
阴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决眦(zì):睁裂眼眶,形容极目远眺。
会当:终当,定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24岁,正值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诗人北游齐赵,初见泰山,为其雄伟气势所震撼,写下这首充满豪情的诗作。
作品解析
1. 结构上采用问答起笔,层层递进,最后以豪言作结。
2. 语言雄浑有力,"割""荡""决"等动词极具表现力。
3. 思想内涵体现青年杜甫的壮志豪情和进取精神。
4. 艺术特色上,虚实结合,远近相映,情景交融。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杜甫《望岳》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典型的崇高美学。诗人以"岱宗夫如何"的设问开篇,立即将读者带入对泰山的无限遐想。中间四句运用夸张手法,通过"割昏晓"、"荡胸"等意象,将泰山雄伟的自然景观与诗人澎湃的内心感受完美融合。末联"会当凌绝顶"既是登山的誓言,更是人生理想的宣言,展现了盛唐文人特有的豪迈气概。
范文二
这首诗最动人之处在于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完美统一。前六句极写泰山之雄伟,后两句突然转向诗人内心。这种由外而内的转折,恰恰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诗中"决眦"这一细节描写尤为精彩,既表现了诗人凝神专注的观察,又暗示了其胸怀天下的气度。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堪称咏物抒怀的典范。
关于《望岳》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岱宗、决眦、会当、凌
文学常识:五言古诗,杜甫早期作品
艺术手法:夸张、设问、虚实结合
意象意境:泰山雄伟、壮志凌云
思想情感:积极进取、豪迈气概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的妙处何在?
答:用"割"字形容泰山高大,将山南山北分割成明暗不同的景象。
解析:一字传神,既写出泰山雄伟,又暗含自然造化之功。
2、问:"会当凌绝顶"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
答: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进取精神。
解析:此句既是登山誓言,也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性表达。
3、问:诗中如何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答: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
解析: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相互映衬,形成有机整体。
二、选择题
1、"决眦入归鸟"中"决眦"的意思是:
A. 流泪
B. 睁大眼睛
C. 眨眼
D. 闭上眼睛
答案:B
解析:"决眦"指睁裂眼眶,形容极目远眺的样子。
2、这首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比
答案:B
解析:诗中"割昏晓"、"荡胸"等词都运用了夸张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