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原文和鉴赏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12 15:58:02

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原文和鉴赏

这首五言绝句以雄浑悲壮的笔触,展现了李清照对英雄气节的推崇和对现实的深刻批判,语言凝练却蕴含巨大情感张力。

原文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译文

活着就要做人中豪杰,

死后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至今人们仍怀念项羽,

宁死也不肯逃回江东。

注释

人杰:人中豪杰(jié),指才能出众者。

鬼雄:典出《楚辞·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指死后仍保持气节。

项羽:秦末起义军领袖,兵败垓下后自刎乌江,拒绝渡江逃生。

江东:长江下游南岸地区,项羽故乡。

创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宋室南渡。李清照随夫赵明诚赴建康任所,途经乌江时触景生情。当时南宋朝廷苟且偏安,与项羽宁死不屈形成强烈反差。

作品解析

1. 结构:前两句提出人生准则,后两句用历史典故印证,形成完整论证。

2. 语言:动词"作""为""思""肯"铿锵有力,否定词"不"强化决绝态度。

3. 思想:借古讽今,批判南宋统治者懦弱无能,彰显士人精神气节。

4. 艺术:对比手法鲜明,二十字中包含生死、人鬼、古今三重维度。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诗以金石之声开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十字如铁板铜琶,掷地有声。李清照将女性视角与士大夫精神罕见地融合,项羽典故的运用既包含对丈夫赵明诚的期许,更暗讽宋高宗的逃跑政策。末句"不肯"二字力透纸背,这种宁折不弯的气概,使这首小诗成为宋代爱国诗歌的巅峰之作。

范文二

李清照突破闺阁题材的局限,在二十字中构建起宏大的精神宇宙。前两句形成递进式人生宣言,后两句通过时空转换,将历史人物与现实处境并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鬼雄"意象,既承袭楚辞传统,又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国土沦丧的背景下,死亡反而成为气节的见证。这种以死观生的独特视角,显示出易安居士超越性别局限的思想高度。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但此诗属豪放风格。

关键字词:人杰(rén jié)、鬼雄(guǐ xióng)、项羽(Xiàng Yǔ)、江东(jiāng dōng)。

艺术手法:用典(项羽乌江自刎)、对比(生死/人鬼)、递进(生-死-思)。

思想情感:崇尚气节、借古讽今、悲愤交加。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简答题

1、问:"鬼雄"意象出自何处?有何特殊含义?

答:源自《楚辞·九歌·国殇》,指死后仍保持刚烈气魄的灵魂。

解析:李清照化用传统意象,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赋予抗争精神的新内涵。

2、问:末句"不肯过江东"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借史抒怀,通过项羽宁死不屈反衬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

解析:历史典故与现实处境形成强烈反差,增强批判力度。

3、问:全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格理想?

答:崇尚刚健有为的生命态度,追求超越生死的精神境界。

解析:前两句是价值宣言,后两句是具体例证,构成完整人格范式。

二、选择题

1、诗中"人杰"的正确解释是:

A. 杰出人才

B. 英雄豪杰

C. 人中俊杰

D. 以上皆是

答案:D

解析:三个选项均为"人杰"的合理释义,在诗中强调做人的气节与担当。

2、李清照写作此诗时的主要情感是:

A. 怀古伤今

B. 借景抒情

C. 托物言志

D. 即事感怀

答案:A

解析:通过追思项羽抒发对时局的悲愤,符合怀古诗"古今交融"的特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