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秋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原文和鉴赏

秋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原文和鉴赏

时间:2025-08-12 12:00:02

秋瑾《对酒》"不惜千金买宝刀"原文与鉴赏

本文解析近代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作《对酒》,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创作背景的梳理,揭示其巾帼英雄的壮志与时代悲歌。

《对酒》·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译文

不吝千金只为求得锋利的宝刀,

用名贵貂裘换酒痛饮何等豪迈。

满腔热血定要加倍珍惜,

纵使洒落人间也能化作碧色波涛。

注释

不惜千金买宝刀:直抒胸臆,展现革命者置生死于度外的决绝。"宝刀"象征武装斗争。

貂裘换酒:化用李白《将进酒》典故,貂裘(diāo qiú)指华贵皮衣,凸显蔑视物质的豪情。

化碧涛:典出《庄子·外物》"苌弘化碧",喻志士热血将激荡时代,碧(bì)指青绿色。

创作背景

1905年秋瑾留日期间所作,时值同盟会成立前夕。她变卖首饰购得倭刀,常与同志痛饮纵论革命,诗中"买宝刀""换酒"皆为实录。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四句层层递进,由物质取舍到精神升华,末句"化碧涛"将个人热血与时代浪潮相连。

2. 语言艺术:"堪豪""勤珍重"等口语化表达,打破传统闺阁诗的含蓄,充满阳刚之气。

3. 思想内涵:通过消费行为的价值重构(宝刀>金钱,烈酒>貂裘),体现革命者的价值观革命。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诗中"买宝刀"与"换酒"的并置极具张力。前者是理性选择——武装斗争需要利器;后者是感性宣泄——革命需要激情燃烧。这种矛盾统一恰是秋瑾双重身份的写照:既是冷静的组织者,又是炽热的诗人。末句用"碧涛"意象,将个体生命纳入历史洪流,预示其就义后引发的革命浪潮。

范文二

"貂裘换酒"的典故运用别有深意。李白原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表现的是名士风流,秋瑾则赋予新内涵——华服代表封建束缚,弃之如敝履正是女性解放的宣言。这种对古典意象的颠覆性重构,堪称近代诗歌转型的典型范例。

考试重点整理

关键字词:貂裘(diāo qiú)、化碧(huà bì)、堪豪(kān háo)

文学常识:秋瑾号"鉴湖女侠",1907年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意象体系:宝刀(武力抗争)、碧涛(精神传承)、酒(革命激情)

艺术手法:典故反用、价值倒置、口语入诗

重点试题

简答题

1. 问:"化碧涛"运用何种典故?有何深意?

答:典出苌弘冤血三年化碧,喻志士虽死精神永存。

解析:将个人命运与历史记忆结合,强化革命合法性。

2. 问:诗中两次"价值交换"体现作者怎样的价值观?

答:轻视物质享受,重视革命理想与生命激情。

解析:通过消费行为重构价值序列,具有行为艺术色彩。

选择题

1. "貂裘换酒"的原始典故出自:

A. 杜甫《饮中八仙歌》

B. 李白《将进酒》

C. 白居易《琵琶行》

D. 王维《少年行》

答案:B

解析:李白原句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2. 秋瑾就义的具体年代是:

A. 1905年

B. 1907年

C. 1911年

D. 1915年

答案:B

解析:1907年7月15日被害,距写此诗仅两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