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教学教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教学教案

时间:2025-08-13 12:00:02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与色彩》单元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围绕光与色彩的科学现象展开,通过实验探究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及色彩形成原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一课时:探索光的奇妙旅程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光源分类,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特性,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探究能力:能设计简单实验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学会用"光线图"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激发对光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过程

光影魔术导入(8分钟)

情境创设:关闭教室灯光,用手电筒在墙面投射动物手影(可邀请学生尝试)

互动提问:"为什么影子会出现在墙上?手靠近光源时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概念初探:引导学生用"遮挡""直线"等词语描述现象,板书学生提出的关键词语

实验探秘(15分钟)

分组材料:激光笔、卡纸(带小孔)、镜子、白纸、记录单

任务阶梯:

基础任务:验证光能否穿过三个对齐的小孔(观察光线路径)

进阶挑战:用镜子改变激光路径,绘制光线"拐弯"示意图

实验指导:"请小声讨论:当镜子角度变化时,反射的光点如何移动?"

概念建构(12分钟)

现象归纳:通过"光线接力"游戏,各组用红绳模拟实验中的光线路径

科学语言:对比"反射"与"直射"的异同,用气泡图整理相关词汇(入射角、反射面等)

课堂总结(5分钟)

填空巩固:"光总是沿____传播,遇到镜子会____,我们能用____记录光的路线"

延伸思考:"如果要在黑暗的房间里让光拐三个弯照到目标,需要几面镜子?"

第二课时:解密彩虹的秘密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理解白光由多种色光组成,掌握彩虹形成的必要条件

探究能力:能独立完成色光混合实验,准确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应用:联系生活解释霓虹灯、彩色玻璃等物品的色彩原理

二、教学过程

彩虹之谜导入(10分钟)

多媒体展示:雨后彩虹实拍视频+三棱镜分光实验慢动作回放

问题链设计:"彩虹出现时需要哪些条件?为什么喷泉旁边也能看到小彩虹?"

实验工坊(15分钟)

旋转色盘实验:

①观察七色陀螺旋转时的颜色变化

②对比不同转速下的混合效果

手电筒滤光实验:

①叠加红蓝滤光片观察透光颜色

②记录"红光+绿光"照射白纸的效果

安全提示:"切勿用激光笔直射他人眼睛!"

生活链接(12分钟)

案例讨论:

①为什么汽车的尾灯是红色的?

②美术馆的射灯为什么要用白光?

创意设计:"为校园设计一个彩虹观测点"(需说明材料选择和摆放位置)

总结拓展(3分钟)

科学家故事:简读牛顿的光学实验轶事

激励话语:"下次下雨时,你们都是能解释彩虹成因的小科学家啦!"

课后练习

实践任务(二选一):

《光线追踪师》:用镜子设计光线迷宫,拍照记录并标注反射次数

《色彩侦探》:收集5种不同颜色的透明物品,验证其透光特性

温馨提示:实验时注意安全,建议在家长陪同下完成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