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教案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教案

时间:2025-08-13 17:58:0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疆域与人口》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围绕中国疆域与人口的核心知识点展开,通过互动探究和情境模拟,帮助学生掌握我国疆域特点、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规律,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怀。

第一课时:探秘中国疆域与行政区划

一、教学目标

空间认知:掌握我国四至点位置及14个陆上邻国,能在地图上准确标注省级行政区轮廓

图表分析:通过对比中国与欧洲面积数据,理解"幅员辽阔"的地理意义,提升数据解读能力

生活应用:记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其首府,能结合行政区划解释身份证号码编排规律

二、教学过程

疆域拼图挑战(10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打乱的中国地图拼图块,背景播放《我的祖国》音乐

互动提问:"拼图边缘这些突出的'小耳朵'代表什么?为什么我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被称为'太阳最后告别的地方'?"

小组竞赛:分发省级行政区磁贴,开展"最快拼出雄鸡"计时赛,赛后讨论各省轮廓特征

邻国接龙游戏(15分钟)

地图标注:发放空白周边国家示意图,用不同颜色标注陆上邻国与隔海相望国家

趣味记忆:

A组创编"邻国口诀歌"(如"东朝鲜北蒙古,西南印度尼泊尔")

B组用肢体动作模拟国界线走向

C组设计"国家名片"介绍各国特色

互动检测:开展"地理版你画我猜",用简笔画表现邻国特征

行政区划探秘(12分钟)

生活情境:出示快递面单、车牌号等实物,引导学生发现行政区划代码

角色扮演:

"小导游"介绍家乡所在省级行政区位置、简称

"户籍员"讲解身份证前六位数字含义

巩固练习:完成"找朋友"连线题(省名-简称-行政中心)

课堂小结(3分钟)

知识树绘制:师生合作完成"疆域知识树",主干分"位置""邻国""行政区"三大枝干

延伸思考:"如果要在班级设置'行政区划角',你会怎么布置?"

第二课时:解读中国人口密码

一、教学目标

数据分析:理解人口分界线地理意义,能解读人口密度分布图的图例信息

现象探究: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流动人口等社会现象的地理成因

情感培养:通过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学习,树立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过程

人口现象解码(10分钟)

对比展示:春运期间火车站照片VS人口稀少的高原牧场照片

头脑风暴:"为什么黑河-腾冲线东南侧'挤'西北侧'疏'?哪些自然因素在'指挥'人口分布?"

概念讲解:用"教室座位分布"类比人口密度,直观理解"每平方千米人数"

小组探究(15分钟)

任务分工:

调研组:收集本省近十年人口数据变化,制作简易折线图

分析组:用不同颜色毛线在地图上标出汉族与少数民族集中区

对策组:针对"空巢村"现象设计解决方案

成果展示:各小组用情景剧、图表讲解等形式汇报发现

模拟听证会(12分钟)

角色分配:政府代表、农民工、少数民族同胞、老年协会成员等

议题讨论:

"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社会影响"

"如何让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城镇化建设和谐共进"

教师引导:强调"人口红利"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平衡关系

拓展延伸(3分钟)

观看短视频:《56个民族全家福》摄影作品集

情感升华:齐诵"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课后练习

实践作业(任选其一):

《我家的人口变迁图》:采访祖辈三代,绘制家庭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

《假如我是人口规划师》:设计200字的小型社区人口优化方案

鼓励语:期待同学们用地理眼光发现身边的人口故事,做有担当的中国小公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