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教学教案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教学教案

时间:2025-08-13 11:00:02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以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为核心,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学生将学会使用简易气象工具,理解天气变化规律,并建立天气与生活的联系。

第一课时:探索天气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晴、阴、雨、雪等),理解温度、风向、降水等基本气象要素

探究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风向标等简易气象工具进行观测,并能记录数据

科学态度:激发对天气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坚持长期观察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

天气现象大发现(8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包含多种天气变化的视频(晴天转暴雨再到彩虹)

互动提问:"视频里出现了哪些天气现象?你最喜欢哪种天气?为什么?"

词语拓展:引导学生用"骤雨初歇""万里无云""北风呼啸"等生动词语描述不同天气

气象工具总动员(15分钟)

分组探究:

A组: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教室不同位置的温度并记录差异

B组:制作简易风向标,观察风向并记录

C组:用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量,学习读数方法

趣味竞赛:各组展示测量结果,评选"最精准气象员"

户外观测实践(12分钟)

实地操作:带领学生到校园指定观测点进行实地测量

任务清单:

1. 记录当前温度(强调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平齐)

2. 观察云量并判断天气状况(晴、多云、阴)

3. 用风向标测定风向,学习八个基本方位

课堂总结(5分钟)

思维导图:师生共同完成"今天我们学会了______(工具使用/数据记录/天气判断)"

延伸思考:"如果连续一周观察天气,你们猜会发现什么规律?"激发探究欲望

第二课时:天气与我们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

科学思维:分析天气数据,发现简单规律,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实践应用:设计"天气小贴士",将气象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

情感态度:认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二、教学过程

数据大揭秘(10分钟)

展示素材:呈现学校气象站一周的实测数据表格

探究讨论:

"温度最高和最低的日子有什么不同?"

"风向变化和天气变化有什么关系?"

方法指导:学习用折线图表示温度变化趋势

天气影响探究(15分钟)

情景模拟:

组1:农民伯伯根据天气预报决定收割时间

组2:航空公司因大雾调整航班

组3:校园植物在不同天气下的状态变化

交流分享:各组用角色扮演展示探究成果,讨论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创意工坊(12分钟)

制作任务:设计图文并茂的"天气小贴士"

内容支架:

"当______(天气现象)时,我们应该______(应对措施)"

"______(季节)的天气特点是______,建议______"

作品展示:学生互评,选出"最实用小贴士"张贴在班级公告栏

拓展提升(3分钟)

视频观赏:播放气象员工作日常和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总结升华:"天气预报是怎样帮助人们避免自然灾害的?"强化科学服务生活的理念

课后练习

实践作业(任选其一):

《我的天气日记》——连续记录一周天气现象和温度变化,绘制变化曲线图

《天气预警我设计》——为学校设计极端天气应急预案(200字)

鼓励语:小小气象家们,让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发现天气的奥秘,用智慧创造更安全的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