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多感官体验和互动任务设计,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小学的独特魅力,掌握对比描写手法,培养民族团结意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初探民族小学的独特风貌
一、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系统掌握"坝、汉"等10个生字,重点突破"晨、绒"等8个易错字的书写规范与结构美感
朗读感知:通过多种形式练习,准确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至少3处富有民族特色且语言新颖的句子,并尝试解释其表达效果
整体理解:掌握"时间+地点+人物"概括课文的方法,能独立用完整句子总结内容,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过程
民族风情导入(8分钟)
多感官体验:播放《五十六个民族》片段,并展示傣族、景颇族的传统服饰实物或高质量图片(可请学生提前准备或现场观察)
互动提问:"这些服饰的颜色和图案给你什么感觉?它们和我们平时见到的衣服有哪些差异?"
词语拓展:带领学生提炼形容词(如"鲜艳""绚丽多彩""独特""精致"),并讲解这些词如何丰富表达,适时引导学生用词造句
字词闯关游戏(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负责认读景物类词汇,出示词卡,进行"你说我写""词语接龙"游戏
B组负责认读民族类词汇,结合图片介绍,讨论词汇的文化背景
C组重点练习易错字"装""扮",通过"字形拆解""组词造句"帮助记忆
趣味竞争:每组完成任务后,互相出题考察,得分最高组获得小奖励,增强课堂活跃氛围
朗读寻宝(12分钟)
分段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中"从......从......从......"的排比句式,带领学生感受韵律美
寻宝任务:学生自主寻找3处以上体现民族特色、环境特色的精彩句子,用波浪线标注
场景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描写"山坡""坪坝""小路"三种场景,讨论每段描写带来的不同画面感
课堂小结(5分钟)
思维导图填空:通过师生互动,完成"这所小学特别在______(环境/民族/活动)"
延伸提问:"如果你去这所小学,你最期待体验什么?"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表达欲望
第二课时:品悟文字中的民族团结情
一、教学目标
文本理解:深入分析"安静的小动物"与"热闹的课间"的对比手法,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技巧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感受和表达民族团结、友爱互助的情感
写作训练:模仿课文片段结构,创作描述自己学校生活的文字,提升写作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对比引入(10分钟)
展示两组图片:
①上课时窗外安静的小动物的静谧画面
②课间跳孔雀舞的傣族女孩的热闹场景
思考讨论:
"作者为何将小动物和课间的热闹对比起来?"
"这种对比怎样帮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校园氛围?"
语言点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对比手法在写作中的作用
文本细读与合作(15分钟)
任务分工:
小组1:用"先......再......最后......"梳理上学流程,制作流程图
小组2:角色扮演不同民族的学生相互问候,体验民族语言和礼仪差异
小组3:找出课文中表现民族团结的细节,并分享感受
交流分享:各组代表展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点评
写作工坊(12分钟)
写作支架提供:
"早晨,从______,从______,从______,走来了一群小学生......"
指导方法:
鼓励学生描写校园的晨景,重点突出时间、地点、人物的结合
提示用排比句增强语言节奏感
学生展示:挑选几篇优秀作品朗读,鼓励同学互相评价
拓展延伸(3分钟)
视频观看:播放云南边疆民族小学生活实拍,感受民族团结的现实意义
总结升华:引导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受和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课后练习
作文题目(任选其一):
《我眼中的民族小学的一天》——200字,写自己心中的校园生活,体现民族特色和团结氛围
《校园里的一个角落》——200字,描写校园中你喜欢的一个角落,表达对校园的热爱与感情
鼓励语:希望同学们用心观察,用语言记录,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