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幼儿园及中小学安全教育完整教案

幼儿园及中小学安全教育完整教案

时间:2025-08-19 12:58:02

幼儿园及中小学安全教育完整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针对幼儿园及中小学生设计,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和互动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教案包含两个课时,分别从认知安全标志和模拟安全情境两个角度展开教学。

第一课时:认识身边的安全标志

一、教学目标

安全标志认知:系统掌握"禁止""警告""指示"三类常见安全标志,能准确识别至少8种常见安全标志

安全知识理解:通过情景模拟,理解不同场所(校园/马路/公共场所)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表达能力培养:能用完整句子描述标志含义,如"这个标志告诉我们...",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过程

安全小侦探导入(8分钟)

情景设置:展示校园不同角落的照片(楼梯口/配电箱/水池边),请学生找找照片里隐藏的"安全小卫士"

互动提问:"你们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标志?它们像不像在跟我们说悄悄话?"

词语拓展:引导学生用"提醒""保护""注意"等动词描述标志作用,并举例造句

标志分类游戏(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负责"禁止类"标志(禁止攀爬/禁止触摸等),通过"我说你猜"游戏强化记忆

B组负责"警告类"标志(小心地滑/当心触电等),结合生活场景讨论标志重要性

C组负责"指示类"标志(安全出口/急救电话等),进行"标志拼图"比赛

趣味竞赛:每组设计一个安全标语,全班投票选出"最佳安全宣传员"

安全剧场(12分钟)

情景模拟:教师扮演迷路的小朋友,学生用学到的标志知识帮助"他"找到安全出口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表演"校园安全小故事",其他同学找出故事中涉及的安全标志

讨论分享:"如果看到同学在做危险动作,你会怎么用标志提醒他?"

课堂小结(5分钟)

安全地图:师生共同完成"我们的安全校园"简图,标注重要安全标志位置

延伸思考:"放学路上你会特别注意哪些安全标志?为什么?"

第二课时:安全小卫士在行动

一、教学目标

应急能力:掌握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下的基本逃生技能

自我保护:学会拒绝陌生人搭讪、防走失等日常安全防护技巧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安全演练,培养互助意识

二、教学过程

安全警报引入(10分钟)

播放视频:展示消防演练实况片段,观察人们的逃生动作

互动讨论:"视频里的人们为什么要弯腰捂口鼻?逃生时为什么不能坐电梯?"

知识讲解:用"停-看-想-做"四步骤讲解应急反应流程

安全演练(15分钟)

分组演练:

小组1:模拟火灾逃生,练习"湿毛巾捂口鼻-低姿前进-不推挤"

小组2:模拟地震避险,练习"黄金三角区"保护动作

小组3:模拟防拐场景,练习说"不"的技巧和求助方法

互相点评:各组展示后,其他同学提出改进建议

安全小剧场(12分钟)

情景设置:提供"陌生人问路""捡到不明物品"等常见情境

即兴表演:学生分组设计合理应对方案并表演

安全口诀:师生共同创编"安全三字经",如"陌生人,不跟走;遇危险,大声吼"

总结升华(3分钟)

安全承诺:每位学生完成"我的安全承诺卡",写下最想记住的安全守则

家长互动:布置亲子任务,和家长一起检查家中的安全隐患

课后练习

实践任务(任选其一):

《我家的安全地图》——标注家中的安全设备和潜在危险点

《安全日记》——记录一周内观察到的安全行为或隐患

鼓励语:小朋友们,安全就像隐形的翅膀,保护着我们快乐成长!让我们都成为优秀的安全小卫士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