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游戏《丢手绢》教案设计与流程
教学时间:1课时
本教案通过经典游戏《丢手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反应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融入音乐、儿歌等元素,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学会遵守规则。
第一课时:快乐游戏《丢手绢》
一、教学目标
规则理解:通过示范和游戏实践,让幼儿掌握《丢手绢》的基本规则,能清晰表述“轻放”“快跑”“追赶”等关键动作指令
动作发展:锻炼幼儿的奔跑能力、反应速度和手眼协调性,在游戏中完成至少3次完整追逐循环
社交互动:引导幼儿在游戏中主动与同伴互动,学会用“轮到你了”“加油”等鼓励性语言,培养团队意识
二、教学过程
儿歌导入(5分钟)
音乐互动:播放《丢手绢》儿歌,教师带领幼儿拍手跟唱,重点重复“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
情景提问:“如果手绢放在你身后,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要轻轻放?”(引导幼儿思考规则意义)
动作示范:教师邀请一名幼儿配合,完整演示“放-跑-追”流程,强调“不能偷看”的趣味规则
规则闯关游戏(15分钟)
分组体验:
A组进行“慢动作版”游戏,教师用气球代替手绢,放慢节奏让幼儿观察全过程
B组练习“反应挑战”,听到哨声后立刻起身追逐,培养快速反应能力
C组围坐传手绢,边传边唱儿歌,熟悉道具传递的触感
趣味竞赛:三组轮换体验后,开展正式游戏,对能完整说出规则并成功追到同伴的幼儿给予贴纸奖励
创意升级(10分钟)
道具变形:提供彩带、沙包等替代品,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道具
儿歌改编:引导幼儿尝试改编歌词(如“快快地放在小妹妹的后面”),培养语言创造力
角色互换:邀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发指令,增强参与感和自信心
总结分享(5分钟)
情感引导:通过提问“游戏中最开心的是什么?”“和同伴合作要注意什么?”,强化正向体验
延伸活动:发放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回家制作专属“手绢”,为下次游戏做准备
第二课时:拓展游戏《彩虹手绢》(可选)
一、教学目标
创意发展:在基础游戏上增加颜色指令(如“只能放在穿红色衣服的小朋友后面”),提升游戏复杂度
跨领域融合:结合数学认知(数追逐步数)、艺术表达(设计手绢图案)等多元素
规则创新:引导幼儿自主讨论制定新规则,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3分钟)
快速回顾:通过图片排序游戏,让幼儿排列《丢手绢》的正确流程卡片
规则问答:“如果同时有两个手绢被丢出去怎么办?”引发幼儿思考
彩虹挑战(12分钟)
颜色任务:分发不同颜色手绢,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指令选择投放对象(如“找找谁的衣服有黄色”)
数学融合:追逐时数“1、2、3”步数,超过指定数字则任务失败
自由创编(10分钟)
小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新规则(如“双人手绢接力”),并演示说明
全员投票:选择最受欢迎的创新规则加入下一轮游戏
艺术工坊(10分钟)
手绢DIY:提供彩笔、贴纸等材料,让幼儿装饰空白手绢
作品展示:悬挂制作完成的手绢布置游戏角,拍照记录创作成果
家园共育(5分钟)
亲子任务:发放《家庭游戏卡》,建议家长和孩子玩“家庭版丢手绢”并记录趣事
成果分享:下次课邀请幼儿分享家庭游戏照片或视频
课后延伸
游戏日记:用图画或简单文字记录游戏中最喜欢的瞬间
观察任务:留意生活中其他圆形游戏的玩法(如击鼓传花)
鼓励语:小朋友们都是游戏小天才!记得把快乐传递给更多伙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