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语文教学教案设计

时间:2025-08-19 13:58:01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经典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劝谏艺术、掌握文言字词、感悟古人智慧,培养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一课时:初识劝谏艺术

一、教学目标

文言积累:系统掌握"昳丽""谤讥""期年"等12个重点文言词汇,掌握"孰""诚"等虚词的用法

诵读感知:通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语气,能准确划分"三问三答"的对话层次

内容理解:运用"人物+事件+结果"框架概括课文内容,分析邹忌劝谏的基本思路

二、教学过程

历史情境导入(8分钟)

展示战国时期齐国疆域图与齐威王画像(可配合编钟背景音乐)

互动提问:"如果大臣发现君王有错,该怎么表达?直接批评会有什么后果?"

知识卡片:讲解"讽谏"概念,对比"直谏""死谏"等不同劝谏方式

文言闯关赛(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负责古今异义词(如"地方""左右"),通过造句对比理解

B组负责一词多义("美""私"),制作词义思维导图

C组重点攻克特殊句式("吾孰与城北徐公美"),进行句式转换练习

趣味竞赛:设置"文言侦察兵"环节,各组互相出题考查重点字词

对话重现(12分钟)

分角色朗读:教师旁白,学生分别扮演邹忌、妻、妾、客,注意语气差异

思考题:"为什么三人的回答用词不同?'美我'背后反映了什么心理?"

表格填写:完成"问者-答者-用词-心理"分析表,理解答话的深层含义

课堂小结(5分钟)

情节拼图:师生合作完成"邹忌发现____→思考____→用____方法劝谏"的填空

延伸思考:"如果是你发现同学缺点,会用什么方式提醒?"联系生活实际

第二课时:领悟劝谏智慧

一、教学目标

思维训练:分析"以小见大"的劝说逻辑,理解类比推理的运用技巧

文化感悟:体会古代士人"家国情怀"的责任担当,培养理性表达意识

迁移运用:模拟劝谏场景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提升交际能力

二、教学过程

推理探秘(10分钟)

展示两组关系图:

①妻妾客→邹忌→齐王

②宫妇→朝廷→四境

讨论题:"邹忌如何将个人经历与国家治理联系起来?这种推理有什么妙处?"

概念讲解:通过"设喻说理"示意图,理解类比论证的结构特点

深度研讨(15分钟)

任务分工:

小组1:绘制劝谏过程思维导图,标注关键转折点

小组2:模拟朝堂场景,即兴创作"大臣劝谏"的现代版对话

小组3:收集"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三阶段的效果数据,制作变化折线图

成果展示:各组用不同形式汇报,重点分析劝谏策略的成功要素

表达训练(12分钟)

情境创设:

"假如班主任最近布置作业过多,请用邹忌的方法设计劝说方案"

表达支架:

"我发现...(现象)→这就像...(类比)→可能会...(后果)→建议..."

实战演练:学生两两一组模拟劝谏场景,互相评价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3分钟)

视频拓展:播放《典籍里的中国》相关片段,感受谏臣文化

金句共读:齐诵"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等成语,体会传统文化智慧

课后练习

实践作业(任选其一):

《劝谏宝典》: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总结3条有效劝谏的方法(200字)

《古今对话》:改写课文为现代校园故事,保持原劝说逻辑(300字)

鼓励语:期待同学们既能明察秋毫发现问题,又能巧妙智慧地表达建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