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涉江采芙蓉》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1课时
本教案以《涉江采芙蓉》为核心,通过诵读品析、意象解读和情感体悟,引导学生感受古诗十九首的含蓄隽永之美,理解游子思妇的复杂情感,掌握古典诗歌中"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
第一课时:探寻芙蓉背后的思念密码
一、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准确掌握"遗""还顾"等关键文言词汇的古今异义,能规范书写"芙蓉""兰泽"等意象词语
诵读感知:通过平仄划分和重音指导,完成有韵律的吟诵,找出诗中2处以上体现"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表达
意象解读:绘制"芙蓉-兰泽-远道"的意象链条图,理解古典诗歌中意象群的抒情功能
二、教学过程
江南采莲情境导入(8分钟)
多媒体展示:播放江南采莲曲配合周敦颐《爱莲说》名句"出淤泥而不染"的书法作品
互动提问:"看到'芙蓉'二字,你脑海中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古人为什么常用芙蓉寄托情感?"
词语联想:引导学生用"清丽""高洁""芬芳"等词描述芙蓉,并对比现代"玫瑰"的象征意义差异
文言字词解谜(12分钟)
分组任务:
A组负责解读"遗"字的双重含义(wèi赠送/ví遗留),通过情景造句体会古今差异
B组探究"还顾"的回头张望动作,用肢体语言表演"望故乡"的典型姿态
C组重点分析"同心"的文化内涵,联系"结发同心"的婚俗传统理解深层情感
趣味竞赛:设置"古诗字词侦探"环节,各组根据提示词抢答相关诗句
诵读情感图谱(15分钟)
平仄指导:教师用"平长仄短"法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时以手掌起伏示意声调变化
情感曲线:用坐标轴标注每句诗的情感浓度(如"采之欲遗谁"突然跌落),讨论转折处的朗诵技巧
角色扮演:女生读前四句的采莲欢愉,男生读后四句的羁旅哀愁,体会声线变化的艺术效果
意象链探究(10分钟)
板书绘制:师生共同完成"芙蓉→香草→江水→远道"的意象迁移图,用不同颜色标注感官体验
深度提问:"为什么采芙蓉的动作会自然引发出'长路漫浩浩'的感慨?这两者之间有什么隐藏关联?"
文化补充:介绍"香草美人"传统对后世诗词的影响,举例屈原《离骚》中的类似表达
课堂总结(5分钟)
填空式回顾:通过"这首诗用______的乐景,反衬出______的哀情"强化艺术手法认知
延伸思考:"如果要把这首诗画成连环画,你会设计哪几个关键画面?为什么?"
课后练习
创作任务(任选其一):
《古诗新译》:用现代散文语言改写本诗,保持"乐景哀情"的对比结构(200字)
《意象追踪》:收集3首以"芙蓉"为核心意象的古典诗词,比较其情感表达的异同
鼓励语:期待同学们在诗意的探索中,既能读懂文字表面的美丽,更能触摸到文字背后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