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幼儿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

幼儿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案设计

时间:2025-08-21 12:00:03

幼儿园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认识不同动物的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亲情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初探小蝌蚪的奇妙旅程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故事中出现的动物(小蝌蚪、鸭妈妈、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

语言目标:学习使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式复述故事情节,掌握"圆圆""长长"等形容词

情感目标:感受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急切心情,体会亲情的温暖

二、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8分钟)

多感官体验:播放池塘环境的轻音乐,展示小蝌蚪在水中游动的视频

互动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小蝌蚪在做什么呀?它们为什么游来游去?"

词语拓展:带领幼儿学习"游来游去""东张西望"等动作词语,并模仿动作

故事讲述(15分钟)

分角色讲述:教师扮演小蝌蚪,请小朋友分别扮演鸭妈妈、鱼妈妈等角色

互动提问:"小蝌蚪先遇到了谁?鸭妈妈和小蝌蚪长得像吗?"

重点强调:每遇到一个新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如:鸭子的扁嘴巴、鱼的鳞片等)

角色扮演(12分钟)

分组表演:将幼儿分成4组,每组表演小蝌蚪遇到一种动物的场景

道具使用:提供动物头饰(小蝌蚪、鸭子、鱼、乌龟、青蛙)

语言指导:引导幼儿使用"请问你是我的妈妈吗?"等故事中的对话

课堂小结(5分钟)

图片排序:出示故事图片,请幼儿按顺序排列

延伸提问:"小蝌蚪最后找到妈妈了吗?青蛙妈妈和小蝌蚪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情感引导:"如果你的妈妈不在身边,你会怎么做呢?"

第二课时:感受亲情的温暖

一、教学目标

理解目标:理解小蝌蚪成长变化的过程,认识青蛙的成长周期

表达目标:能够用完整句子描述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

情感目标:加深对亲情的理解,懂得要听妈妈的话

二、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10分钟)

图片回忆:出示上节课的图片,请幼儿复述故事情节

互动提问:"小蝌蚪都问了哪些动物?为什么它们都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成长变化:展示小蝌蚪变青蛙的成长过程图,讲解生命变化

深度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

1. 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 青蛙妈妈见到小蝌蚪时会说什么?

3. 如果你是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会怎么办?

情感体验: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和妈妈的故事,感受母爱的温暖

创意活动(12分钟)

手工制作:提供彩纸、胶水等材料,制作"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连环画

儿歌学习:教唱改编儿歌"小蝌蚪水里游,找妈妈别发愁..."

角色互换:请幼儿扮演妈妈,说说会怎样帮助迷路的孩子

延伸活动(3分钟)

亲子任务:请幼儿回家给妈妈讲这个故事,并记录妈妈的反应

自然观察:有条件的小朋友可以观察真实的小蝌蚪,记录它们的变化

课后练习

1. 请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我和妈妈"的亲子照片墙

2. 观察一种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用简单图画记录下来

鼓励语:小朋友们,要像小蝌蚪一样勇敢,遇到困难不放弃,也要记得多听妈妈的话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