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诗> 《学弈》原文翻译及赏析(孟子选段)

《学弈》原文翻译及赏析(孟子选段)

时间:2025-09-07 18:00:02

《学弈》原文翻译及赏析(孟子选段)

《学弈》是《孟子·告子上》中的经典寓言,通过弈秋教棋的故事,揭示专心致志对学习的重要性。本文将呈现原文、白话翻译、创作背景及多层次鉴赏,帮助读者理解孟子的教育思想。

原文

《学弈》

(战国)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译文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

其中一人全神贯注,只听弈秋的讲解;

另一人虽然也在听,心里却想着天鹅要飞来,

琢磨着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一起学习,后者却远不如前者。

注释

【弈秋】"弈"指围棋,"秋"为人名,先秦常以职业加名称为称呼。

【鸿鹄】音hóng hú,天鹅,象征难以企及的目标。

【援弓缴】"缴"音zhuó,系在箭尾的丝绳,此处代指射箭动作。

【弗若】不如,通过对比强调专注力的决定性作用。

创作背景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孟子周游列国宣扬"性善论"。此段选自《告子上》,是孟子与告子辩论人性问题时引用的例证,用生活化场景阐释"专心致志"对发扬善性的关键作用。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总-分-总"模式,先立"善弈者"标杆,再分述两种学习状态,最后用结果对比收束。

2. 语言艺术:"思援弓缴"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分心者的心理活动;"弗若之矣"的肯定判断,体现孟子说理的斩截风格。

3. 思想内核:将抽象的学习态度具象化,证明后天努力比先天资质更重要,为"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论点作铺垫。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孟子用不足百字的寓言完成双重论证。表层说明学习需要专注,深层指向人性修养的根本方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鸿鹄"意象的运用,既符合当时贵族射猎的生活场景,又暗喻学习者好高骛远的心理。这种将哲学思辨融入日常叙事的笔法,正是《孟子》区别于《论语》说教式语录的重要特征。

范文二

文中两组动词的对比耐人寻味。"专心致志"与"以为将至"构成静态专注与动态分神的对立,"惟听"与"思射"更是将听觉与视觉的感官冲突戏剧化。这种微观层面的语言设计,使抽象道理具有可视化的说服力。明代学者王夫之曾评点此段"如观两人对弈于前",正是对其画面感的精准评价。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出自《孟子·告子上》,属先秦诸子散文,体现孟子"譬喻说理"的典型风格。

2. 关键字词:通国(全国)、诲(教导)、鸿鹄、缴(zhuó)、弗若。

3. 核心考点:对比手法的作用、寓言说理的特征、孟子教育思想的内涵。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通国之善弈者:__________

(2)思援弓缴:__________

答案:

(1)全国

(2)想着拿起

二、主旨理解

题目:这则寓言揭示了什么学习道理?

答案:强调专心致志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分心旁骛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写作手法

题目: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效果。

答案:通过两人学习状态的鲜明对比,突出专注力的重要性,使说理更加直观有力。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的表达作用。

答案:用具体可感的意象描写分心状态,既生动形象,又为下文"思射"的举动埋下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