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原文翻译及赏析对照
本文围绕《孙权劝学》展开,系统梳理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篇经典劝学文本的思想内涵与文学价值。
原文
《孙权劝学》
作者: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身居要职,不可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要你研究经书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广泛涉猎,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繁多,谁能比我更忙?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裨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注释
当涂掌事:当涂,当道;掌事,掌管事务。指身居要职。
辞以军中多务: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辞,推辞;务,事务。
治经为博士: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治,研究;经,儒家经典;博士,古代学官名。
涉猎:广泛浏览而不深入钻研。
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历史。
创作背景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记载三国时期吴国君主孙权劝勉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当时吕蒙任吴国大都督,军务繁忙,孙权以自身经历劝其读书,体现出君主对将领全面发展的重视。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采用对话体,通过孙权与吕蒙的三次问答,层层推进,逻辑严密。
2. 语言特色:运用反问句式增强说服力,如"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对比手法突出观点,如"卿言多务,孰若孤"。
3. 思想内涵: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指出学习的实用价值,体现领导者培养人才的远见。
4. 艺术手法:通过个性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孙权循循善诱,吕蒙从善如流。
鉴赏范文
范文一
《孙权劝学》通过简洁的对话展现了古代君臣间的教育智慧。孙权不以君主身份强令,而是以自身榜样示范,指出"涉猎"的学习方法,既务实又具可操作性。吕蒙最终接受劝告,反映了优秀将领善于纳谏的品质。全文不足百字,却完整呈现了劝学过程,堪称古代教育对话的典范。
范文二
这篇短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孙权作为君主,语气既威严又亲切,先以"不可不学"强调必要性,再用反问句消除吕蒙顾虑,最后以自身经历佐证,层层递进。吕蒙的回答简短直接,符合武将性格特征。这种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的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关于《孙权劝学》的考试重点整理
重点字词:
当涂:当道,指身居要职
涉猎:广泛浏览而不深入钻研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文学常识:
选自《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北宋史学家
文体:历史散文
知识要点:
孙权劝学的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将领
吕蒙转变的意义:说明学习对人的提升作用
意象意境:
通过对话营造严肃而亲切的劝学氛围
展现古代君臣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当涂:__________
(2)涉猎:__________
答案:
(1)当道,指身居要职
(2)广泛浏览而不深入钻研
解析:需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含义。
二、主旨理解
1、问:孙权劝吕蒙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答:培养全面发展的将领,使其通过广泛阅读了解历史,提升综合素质。
解析:孙权明确表示不是要吕蒙成为学者,而是通过学习增长见识。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的表达效果。
答:孙权以自身经历佐证读书的价值,增强说服力。"大有所益"简洁有力地总结了学习的效果,为吕蒙树立了榜样。
解析:通过现身说法,使劝诫更具感染力。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现实谈谈"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的现实意义。
答案示例:在知识更新加速的今天,各级管理者更需要持续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孙权劝学的理念对现代领导者自我提升仍有借鉴价值。
解析:将古代智慧与现代管理理念相结合,体现经典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