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醉翁亭记》原文及赏析及朗读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以滁州山水为背景,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文章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宋代散文的独特魅力。读者可通过本文了解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深入体会欧阳修的文学思想。
原文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滁州四面都是山。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
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亭子命名的是谁?是太守自己。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称为醉翁。醉翁的乐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而寄托在酒上。
注释
1. 环滁皆山也:滁州四面环山。“环”意为环绕。
2. 蔚然而深秀:形容树木茂盛,景色幽深秀丽。“蔚然”指草木繁盛的样子。
3. 酿泉:泉水名,因水质清澈宜酿酒而得名。
4. 翼然:形容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展翅的样子。
5.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兴致不在饮酒,而在于欣赏山水。“意”指情趣、兴致。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被贬滁州。他在任期间勤政爱民,闲暇时寄情山水,写下此文。文章表面写游乐,实则暗含政治失意后的豁达胸怀。
作品解析
1. 结构清晰:全文以“亭”为中心,依次写景、叙事、抒情,层次分明。
2. 语言精练:多用短句,如“环滁皆山也”,简洁有力。
3. 情感含蓄:通过“醉翁”形象,表达超脱世俗、与民同乐的思想。
4. 艺术手法:善用比喻(如“翼然”)、对比(醉与醒),增强画面感。
鉴赏范文
范文一
《醉翁亭记》以山水为媒介,展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一句,点明其真正追求的是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全篇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如“峰回路转”既写实景,又隐喻人生曲折,体现了宋代散文“文道合一”的特点。
范文二
欧阳修通过“醉翁”这一自嘲形象,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文中对酿泉、琅琊山的描写,看似随意,实则暗含对官场浮华的疏离。结尾“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以酒为喻,揭示精神超脱才是真正的快乐,展现了士大夫的旷达胸襟。
关于《醉翁亭记》的考试重点整理
1. 重点字词:环(环绕)、蔚然(茂盛貌)、翼然(翘起状)、辄(就)。
2. 文学常识: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领袖,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3. 意象意境:醉翁亭象征超脱,山水代表自然之趣,酒寄托豁达情怀。
4. 名句赏析:“醉翁之意不在酒”体现借物抒怀的写作手法。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翼然:__________
(2)寓:__________
答案:
(1)像鸟翅一样翘起
(2)寄托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表现作者寄情山水、超脱世俗的志趣,暗含政治失意后的豁达。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峰回路转”一句的妙处。
答案:既描绘山路的曲折,又隐喻人生境遇的变化,语言凝练,富有哲理。
四、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醉翁亭记》与柳宗元《小石潭记》的写作风格差异。
答案:欧文平和旷达,柳文孤寂清冷;前者重“乐”,后者重“幽”,体现唐宋散文的不同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