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案> 《校园规则我知道》行为习惯养成教案

《校园规则我知道》行为习惯养成教案

时间:2025-08-28 17:52:01

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校园规则我知道》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情境模拟、游戏互动等方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校园行为规范,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将在活动中理解规则的意义,并学会用具体行动践行文明礼仪。

第一课时:认识校园基本规则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准确识别"礼、静、净"等8个规则关键词,理解"轻声慢步""物归原处"等6条校园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

行为目标:通过情景剧表演,能正确演示课前准备、课间活动等场景的规范行为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体会良好秩序带来的舒适感

二、教学过程

规则探索导入(10分钟)

情境对比:展示两组图片——整洁有序的教室vs杂乱吵闹的教室

互动提问:"你们更喜欢哪间教室?为什么?"(预设回答:安静整洁的/因为看起来很舒服)

词语联想:"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哪些词语?"引导学生说出"整齐""文明""安全"等关键词

规则分类游戏(15分钟)

分组任务:

A组负责"教室规则":通过"你说我演"方式表现"轻关门窗""桌椅对齐"等行为

B组负责"走廊规则":用情景剧展示"靠右行走""不追逐打闹"的正确做法

C组负责"卫生规则":设计"垃圾回家"小游戏,演示垃圾分类投放

趣味竞赛:各组互相点评改进建议,评选"最佳规则示范组"

儿歌记忆法(10分钟)

教师示范:拍手朗读《校园规则三字歌》"教室里,轻轻走;走廊上,靠右行..."

接龙游戏:学生分组接龙创编规则儿歌,如"课桌椅,摆整齐;小书本,放端正"

动作创编:为儿歌配简单手势,增强记忆效果

课堂总结(5分钟)

思维导图:师生共同完成"校园规则我知道______(场所)+______(行为)"填空

延伸提问:"明天谁来当班级规则小卫士?"激发责任感

第二课时:践行文明小标兵

一、教学目标

实践目标:能在模拟场景中准确应用校园规则,纠正至少3种常见不规范行为

表达目标:用"首先...然后..."的句式清晰描述遵守规则的具体步骤

创新目标:设计个性化规则提示卡,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情境诊断导入(8分钟)

播放自拍视频:展示同学课间奔跑、乱扔纸屑等常见问题

互动讨论:"视频里哪些行为需要改进?应该怎么做?"

角色互换:"如果你是值日老师,会怎么提醒他们?"学习友善的提醒方式

规则实践场(20分钟)

模拟场景:

场景1:早晨入校(练习问好礼仪/有序测温)

场景2:课间如厕(演练排队等候/节约用水)

场景3:放学整理(实操书包收纳/值日分工)

即时反馈:采用"点赞卡"即时奖励规范行为

创意工作坊(10分钟)

设计指导:

提供模板:"用______颜色表示______规则"(如红色代表安全规则)

创意建议:可设计规则迷宫图、行为判断棋等多样化形式

作品展示:学生介绍设计理念,评选"最有创意规则提示卡"

总结升华(2分钟)

集体承诺:朗读《文明公约》"我承诺:轻声说话,礼貌待人..."

仪式感营造:在公约树上按手印,强化行为认同

课后实践

观察任务:

1. 记录校园里3个遵守规则的好榜样,用拍照或绘画形式呈现

2. 和父母讨论家庭规则,制作《家庭文明公约》

鼓励语:期待每位同学都能成为校园文明的闪亮小星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