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课《如何面对挫折》教学教案
教学时间:2课时
本教案通过情境体验、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培养积极应对困难的心理品质,帮助学生掌握简单实用的挫折应对策略。
第一课时:认识挫折的积极意义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能列举3种以上常见的学习生活挫折,理解"挫折是成长的阶梯"的含义
情感目标:通过情景模拟,体验面对挫折时从沮丧到接纳的情绪转变过程
行为目标:初步掌握"深呼吸法"和"优点放大镜"两种应对技巧
二、教学过程
挫折博物馆导入(10分钟)
实物展示:呈现被橡皮擦破的作业本、断线的风筝、比赛二等奖证书等常见挫折物品
互动提问:"看到这些物品时,你想到自己类似的经历吗?当时是什么感受?"
情绪词汇拓展:带领学生用"沮丧-难过-平静-振作"的情绪变化词卡排序,讲解情绪发展的自然过程
情景剧场(15分钟)
分组表演:
A组演绎"考试失利后摔本子"的原始反应
B组演绎"向老师请教错题"的积极应对
C组用肢体语言表现从垂头丧气到挺直腰杆的情绪转变
引导讨论:"哪种处理方式能真正解决问题?身体姿态的改变如何影响心情?"
应对工具包(12分钟)
呼吸练习:教师示范"吸气4秒-屏气4秒-呼气6秒"的镇静呼吸法,学生跟练
优点强化:发放星星贴纸,让学生互相写下对方三个优点,体验被肯定的力量
实战演练:"现在如果数学题做不出来,你会怎么做?"邀请学生用刚学的方法现场演示
课堂总结(3分钟)
成长树涂鸦:学生在树叶形便利贴上写下"我学会的应对方法",贴在黑板大树图案上
延伸思考:"回家观察爸爸妈妈遇到困难时怎么做,下节课分享"
第二课时:构建我的抗挫盾牌
一、教学目标
认知深化:理解"困难像弹簧"的比喻,能复述2-3个名人战胜挫折的小故事
策略应用:完成个人抗挫计划表,包含情绪调节、问题解决、资源求助三个维度
正向强化:通过成功经验分享,建立"我能行"的积极心理暗示
二、教学过程
能量站启动(8分钟)
视频观摩:播放运动员摔倒后坚持完成比赛的励志片段
头脑风暴:"视频里用了哪些方法重新站起来?你还能补充其他方法吗?"
名言积累:学习"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简单励志格言,齐声朗读强化记忆
盾牌工坊(20分钟)
手工制作:发放彩色卡纸,指导学生制作"我的抗挫盾牌"
分区设计:
左区画"情绪急救包"(可粘贴冷静表情贴纸)
右区列"求助通讯录"(填写3个可求助对象)
中心写激励标语(如"再试一次就成功")
情景测试:教师给出"竞选班委落选"等情境,学生用盾牌上的方法现场应对
成功长廊(10分钟)
故事接龙:教师开头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学生接力补充其他名人抗挫事例
经验分享:"说说你最近一次克服困难的小胜利",用击掌方式进行同伴鼓励
巩固仪式:全体起立做"我能行"手势操,齐呼班级抗挫口号
课后实践
观察日记:记录一周内遇到的3件小挫折及自己的应对方式
家庭任务:和父母共同制作"家庭抗挫手册",收集家人的应对智慧
鼓励语:记住每个小朋友都是带着"勇气宝石"的小战士,遇到困难时就摸摸你的抗挫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