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猫》课文原文及赏析
本文梳理老舍散文《猫》的原文、译文、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帮助读者理解作家笔下猫的形象与情感寄托。
原文
《猫》
老舍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
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赶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译文
猫的性情确实有些难以捉摸。
说它温顺时,它确实常常很乖巧。
它会找个温暖角落,整天酣睡,毫无牵挂,对周遭漠不关心。
但当它想外出嬉戏,便会消失一整天,无论人们如何呼唤,都拒不归家。
注释
"古怪":矛盾而难以定义,体现猫的双重性。
"暖和地方":猫对舒适的本能追求,暗喻人对安逸的向往。
创作背景
1934年写于济南,老舍时年35岁。当时他养过多只猫,常观察其习性。济南冬日的寒冷与室内火炉的温暖,为描写猫的慵懒提供了真实场景。
作品解析
1. 结构:先总写"古怪",再分述矛盾表现,最后总结人与猫的关系。
2. 语言:口语化表达中暗含哲理,如"什么事也不过问"隐含对世事的疏离感。
3. 思想:通过猫的任性表达对自由天性的赞赏,暗含对人性束缚的反思。
范文一
老舍以白描手法刻画猫的二元性格。文中"乖"与"出走"的强烈对比,既是动物习性的真实记录,更是生命状态的隐喻。作家用"暖和地方"与"一天一夜"的空间对峙,暗示安稳与自由的内在冲突。这种矛盾性恰恰构成猫的魅力,也折射出人类对既渴望安逸又向往自由的心理困境。
范文二
《猫》的独特价值在于用最朴素的日常观察承载哲理。老舍不直接评判猫的行为,而是通过"说它...可是..."的转折句式,展现宽容的观察态度。这种不带道德评判的描写,体现了现代散文对生命本真的尊重。文中猫的形象超越了宠物范畴,成为具有自主意志的生命个体,这种平等视角在1930年代文学中颇具先锋性。
关于《猫》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古怪(guǎi guài)、任凭(rèn píng)、暖和(nuǎn huo)
2. 文学常识:老舍原名舒庆春,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3. 艺术特色:欲扬先抑的手法、口语化语言中的哲理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古怪:__________
(2)任凭:__________
答案:
(1)矛盾而难以捉摸
(2)无论
二、主旨理解
问:"它会找个暖和地方,成天睡大觉"反映了猫什么特点?
答:表现猫追求舒适、慵懒自在的天性,同时暗含对世俗生活的疏离态度。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的语言特点。
答案:采用口语化表达,用"吧""的确"等语气词增强亲切感,为后文的转折铺垫,体现欲扬先抑的写作技巧。
四、拓展运用
题目:结合《猫》中"出走一天一夜"的描写,谈谈你对自由的看法。
答案示例:真正的自由需要承担责任,如同猫的任性出走以忍受饥寒为代价。人类追求自由时,也需考量行为后果,平衡个体意志与社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