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怀戚《散步》原文及赏析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散文名篇,通过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日常场景,展现亲情与生命责任的深刻思考。文章语言质朴却意蕴悠长,读者可从中体会中国式家庭伦理的温情与重量。
原文
《散步》
莫怀戚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译文
我们一家人在田野间散步:包括我、母亲、妻子和儿子。
母亲起初不愿出门,因年迈体弱,稍走远便觉疲惫。我劝说这正是需要多活动的理由。母亲认同地点头取衣,如今她顺从我的建议,如同我幼时听从她的教诲。
初春的南方田野!深浅不一的绿意自然舒展,枝头嫩芽渐密,田间残冬的积水泛着气泡。这般景象令人不禁联想到生命的蓬勃。
注释
"信服地点头":体现代际关系转换,年轻时子女服从父母,年迈后父母依赖子女。
"新绿随意地铺着":拟人化描写,展现春天不受约束的生命力。
"咕咕地起着水泡":听觉与视觉结合,暗示冬去春来的自然更替。
创作背景
1985年发表于《北京文学》,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莫怀戚时年43岁,身兼儿子与父亲双重角色,作品反映转型期中国传统家庭伦理的延续与变革。
作品解析
1. 结构艺术:以散步为线索,贯穿"劝母-同行-分歧-妥协"四个场景,形成完整叙事闭环。
2. 象征手法:田野象征生命舞台,分歧路口暗喻家庭责任的选择困境。
3. 语言特色:白描中见深意,"蹲下背起"的细节胜过千言万语。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散步》最动人处在于展现了中国式责任的传承。当"我"决定背起母亲而妻子背起儿子时,看似简单的动作完成了责任的双向传递:向上赡养与向下抚育在此刻达成平衡。文中没有直抒胸臆的告白,但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的细节,将三代人之间流动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范文二
莫怀戚用近乎纪录片的手法记录家庭散步,却赋予日常以哲学深度。文中"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实则是所有中年人都要面对的家庭责任选择题。作者通过"整个世界"的夸张表述,将个体体验升华为普遍的人类处境,这种以小见大的笔法正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词:信服(xìn fú)、咕咕(gū gū)、分歧(fēn qí)
2. 文学常识:当代散文特点、家庭伦理题材
3. 意象分析:田野象征、道路意象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信服:__________
(2)咕咕:__________
答案:
(1)信任并顺从
(2)拟声词,形容水泡声
二、主旨理解
题目:文中"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体现了怎样的家庭观念?
答案: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庭代际责任的承接与传递,强调中年一代需要同时履行赡养老人和抚育子女的双重责任。
三、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的表达效果。
答案:通过叠词和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对家人的呵护,也象征着对家庭责任的慎重承担,语言平实却感人至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