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是什么意思?译文,出处

时间:2025-09-11 09:57:01

《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解析:先秦哲思与生命意识的觉醒

本文解析《左传》中"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深刻哲理,通过逐层剖析其文本内涵、历史语境与哲学思考,揭示先秦时期人们对自然规律与生命限度的认知。

原文

《左传·襄公八年》

子驷曰:"《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兆云询多,职竞作罗。"

译文

子驷说:"《周诗》上有这样的话:'等待黄河变清,人的寿命能有多长?占卜预言太多,反而自织罗网。"

注释

"俟河之清":俟(sì),等待;黄河含沙量大,古人以"河清"喻难以实现之事。

"人寿几何":反问句式,强调人生短暂与自然永恒的对比。

"兆云询多":兆,占卜;云,说;询,谋。指过度依赖占卜预言。

"职竞作罗":职,主;竞,争;指主观强求反陷困境。

创作背景

公元前565年,郑国执政子驷引用此诗劝阻盲目追随晋楚争霸。春秋时期诸侯征伐频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河清成为政治清明的象征,但实际难以实现。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点:四句递进,由自然现象引入人生思考,再转向政治讽喻。

2. 语言艺术:反问句式强化张力,自然意象与人事判断形成隐喻关联。

3. 思想内涵:体现"天人相分"的早期哲学观,反对宿命论与过度干预。

4. 历史价值:反映先秦士大夫对生态规律与政治实践的理性认知。

鉴赏范文

范文一:黄河隐喻中的生命哲学

诗句以黄河为喻体构建双重象征:既是难以改变的自然规律,又是遥不可及的政治理想。"人寿几何"的诘问,将永恒的自然时间与有限的生命长度并置,形成强烈反差。这种时空对照在《论语》"逝者如斯"中亦有呼应,但更强调人力的局限性。子驷借此批评郑国在晋楚争霸中首鼠两端的外交策略,体现先秦政治家对"度"的把握。

范文二:占卜文化下的理性光芒

后半句直指春秋时期盛行的占卜风习。"兆云询多"揭示预言泛滥的乱象,"作罗"意象生动表现自陷困局的政治现实。与《周易》"贞吉悔亡"的谨慎占断不同,此处彻底否定占卜的实用性。这种理性精神在子产"天道远,人道迩"的言论中得到发展,构成先秦思想中珍贵的怀疑主义传统。

关于《俟河之清》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字词读音:俟(sì)、兆(zhào)、询(xún)、职(zhí)

2. 文学常识:出自《左传·襄公八年》,属"赋诗言志"的用典范例

3. 核心意象:黄河象征自然规律/政治理想,罗网象征人为困局

4. 思想要点:自然规律不可违抗的生命意识;反对过度占卜的实用理性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俟河之清:__________

(2)职竞作罗:__________

答案:

(1)等待

(2)主要/必然

解析:注意"职"在先秦的特殊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

二、主旨理解

问:诗句反映了怎样的政治态度?

答:主张顺应时势而非强求变革,反对依赖占卜决策,体现务实政治观。

解析:需结合春秋时期小国在大国争霸中的生存策略理解。

三、比较鉴赏

题目:与《诗经·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相比,情感表达有何不同?

答案:本诗侧重理性批判,语气冷峻;《黍离》侧重情感抒发,充满悲悯。前者体现士大夫的政治智慧,后者表现文人的家国情怀。

解析:注意区分先秦文献中理性论述与情感表达的不同传统。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兆云询多,职竞作罗"的修辞效果。

答案:用"作罗"比喻自陷困境,化抽象为具体;"云""竞"等动词强化动态过程,揭示过度占卜的反噬效应。

解析:关注先秦谚语中比喻与动词运用的独特表现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