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什么意思,原诗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什么意思,原诗

时间:2025-09-13 15:38:02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解析与鉴赏

本文解析南宋词人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经典名句,涵盖原文、翻译、创作背景及艺术特色,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词中田园意趣与人生哲思。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月光惊飞枝头喜鹊,夜风送来蝉鸣声声。

稻花香气中谈论丰收,耳畔尽是欢快蛙鸣。

天边疏星七八点闪烁,山前细雨两三点飘落。

记忆中社林旁的茅店,转过溪桥忽然出现。

注释

别枝惊鹊:月光使鹊鸟离开树枝("别"通"避")

社林:土地庙旁的树林("社"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

艺术表现:数字"七八""两三"形成疏朗意境,星雨对仗体现词牌格律美

情感表达:通过视听嗅觉多感官描写,展现夜行途中恬淡自适的心境

创作背景

1181年辛弃疾遭弹劾罢官,退居江西上饶带湖。此词作于闲居期间,黄沙道为当地地名。词人将政治失意转化为对田园生活的细腻观察,看似写景实则寄寓超脱胸怀。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上下阕分别以六言、五言句式交替,符合《西江月》词牌平仄规律

2. 语言特色:白描手法辅以量词活用,"七八""两三"既写实又造境

3. 思想内涵:突破传统田园诗框架,在寻常景物中发现哲理意趣

4. 艺术创新:将军事家的精准观察与文人的诗意敏感完美结合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首词展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疏可走马"的意境。天外疏星与山前微雨构成空灵的画面,数字的精确运用反衬出宇宙的浩瀚。词人用减法艺术处理意象,仅选取鹊影、蝉声、稻浪等典型元素,便勾勒出江南夏夜的全息图景。这种留白手法,与马远"一角山水"的绘画理念异曲同工。

范文二

辛弃疾将军事家的时空意识融入词作。上阕写近景,下阕推远景,形成电影般的镜头语言。"忽见"二字尤见功力,既写出地理空间的转折,又暗含人生境遇的顿悟。这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叙事结构,成为后世山水文学的经典范式。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代表词人

意象分析:"星""雨"象征人生际遇的偶然性,"茅店"体现归隐情怀

艺术手法:通感修辞(稻香听觉化)、动静结合(惊鹊对鸣蝉)

词牌知识:《西江月》双调五十字,上下阕各两平韵一仄韵

重点试题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旧时茅店社林边"的"社"字

答案: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场所

解析:需结合古代祭祀制度理解,不可简单理解为"社会"

二、主旨理解

题目:分析"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体现的人生态度

答案:展现词人面对变幻世事的从容淡定,以平常心看待人生得失

解析:数字的随意性与自然现象的偶然性形成哲学对应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词与王维《山居秋暝》的意境差异

答案:王诗侧重静态空寂,辛词充满动态生机;王维追求禅意,辛弃疾蕴含理趣

解析:需注意两位诗人所处时代的精神气质差异

四、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路转溪桥忽见"的艺术效果

答案:通过空间转换制造戏剧性发现,既写实景又隐喻人生转机

解析:"忽"字为诗眼,体现瞬间感悟的审美体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