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什么意思,原诗出自哪里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什么意思,原诗出自哪里

时间:2025-09-04 09:00:03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文学解读与鉴赏

李商隐的《无题》以精妙的比喻和含蓄的情感,展现了古代文人笔下的爱情哲学。本文将通过原文、译文、注释及多维解析,揭示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唐·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

昨夜星光璀璨微风轻拂,相会在画楼西侧桂堂东边。

虽没有凤凰比翼齐飞的翅膀,但心意如犀角般息息相通。

宴席上传递酒钩春意融融,分组猜谜时烛光映得满堂红。

可叹更鼓催我赶赴官署,身如飘蓬奔走于兰台之中。

注释

【彩凤】传说中五彩羽毛的凤凰,象征美满姻缘。

【灵犀】犀牛角中心的白色髓质线,古人认为能感应灵异,此处喻心意相通。

【送钩】酒令游戏,将玉钩暗中传递让人猜。

【射覆】古代猜物游戏,用器皿覆盖物品让人猜测。

【兰台】汉代宫中藏书处,唐代指秘书省,作者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新科及第后任职秘书省。当时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身处政治漩涡,诗中既流露对爱情的向往,又暗含身世飘零之叹。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两联写昨夜欢会,后两联转写现实境遇,形成强烈对比。

2. 语言艺术:善用"彩凤""灵犀"等意象,创造性地将动物图腾与生理特征转化为情感符号。

3. 思想内涵:揭示了爱情中精神契合比形式相伴更珍贵的哲理。

4. 表现手法:通过"春酒暖""蜡灯红"的感官描写,营造出迷离怅惘的意境。

鉴赏范文

范文一

李商隐将无法相守的遗憾转化为精神共鸣的欣慰,这种处理方式展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情感美学。诗中"灵犀"的意象运用堪称绝妙,犀角本为沟通天地的祭祀礼器,诗人将其转化为心灵感应的媒介,既符合唐代博物学的认知,又赋予爱情以神圣性。清代学者何焯评此联"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恰道出其中温柔敦厚的诗教精神。

范文二

尾联的官场叹息与首联的旖旎回忆形成巨大张力。唐代秘书省官员需轮流值夜,诗人听到晨鼓不得不离去的场景,暗示着爱情与仕途的矛盾。元代方回《瀛奎律髓》指出:"义山此诗,盖自伤身世之作。"诗中"转蓬"意象源自曹植《杂诗》,这种对前代文学传统的化用,既强化了漂泊无依之感,又体现出李商隐"獭祭鱼"式的用典特色。

考试重点整理

1. 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开创"无题诗"传统。

2. 关键字词:灵犀(xī)、射覆(fù)、兰台(秘书省别称)。

3. 艺术手法:比喻(彩凤比翼)、借代(蜡灯代宴饮)、对比(欢会与宦游)。

4. 思想内涵:精神恋爱的崇高性,仕隐矛盾的时代特征。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分曹:__________

(2)嗟余:__________

答案:

(1)分组

(2)叹我

解析:"曹"在此指游戏分组,"嗟"是感叹词,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二、主旨理解

题目:"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了怎样的爱情观?

答案:强调精神层面的默契胜过形影不离,揭示心灵契合才是爱情本质。

解析:该句通过生理特征转化为精神象征,体现晚唐文学的内敛化倾向。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李商隐《无题》与白居易《长恨歌》爱情描写的异同。

答案:同:都描写爱情受阻的遗憾;异:白诗侧重叙事铺陈,李诗重在心理刻画;白诗具历史厚重感,李诗带个人抒情性。

解析:反映中唐与晚唐诗歌风格的演变轨迹。

四、名句赏析

题目:赏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艺术特色。

答案:运用反对手法形成张力,前句写形体阻隔,后句写心灵相通;比喻新颖,"灵犀"将生理特征诗化;对仗工整而意脉流畅。

解析:体现李商隐"沉博绝丽"的语言风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