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解析:陈涉的壮志与历史回响
本文解读《史记·陈涉世家》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经典语句,分析其语言特色、历史背景及思想价值,帮助读者理解陈涉起义的精神内核。
原文
《史记·陈涉世家》
司马迁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
陈涉年轻时,曾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田。
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上,惆怅恼恨了很久。
说:"如果将来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
一起受雇的人笑着回答说:"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来的富贵呢?"
陈涉长叹道:"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注释
怅恨:失意恼恨的样子。怅(chàng),失意;恨,遗憾。
佣耕:受雇为人耕种。佣(yōng),雇佣。
太息:长叹。太(tài),通"叹"。
燕雀:小鸟,比喻目光短浅的人。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鹄(hú)。
艺术表现: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差异,用动物比喻形成鲜明对比。
创作背景
秦朝末年赋役繁重,民不聊生。陈涉作为贫苦农民,在耕作时发出不平之鸣。这段对话发生于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前,反映出底层民众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命运的渴望。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色:采用对话体,通过人物语言展现性格冲突。
2. 语言艺术:运用动物比喻,燕雀与鸿鹄对比鲜明生动。
3. 思想内涵:表达了突破阶级局限的远大志向。
4. 历史价值:揭示秦末农民起义的思想根源。
鉴赏范文
范文一
这句名言展现了陈涉不甘平庸的精神气质。在等级森严的秦代,一个佣耕者敢于宣称"鸿鹄之志",实属惊世骇俗。司马迁通过这个细节,既塑造了陈涉的领袖形象,又暗示了秦朝统治不得人心。艺术上,用禽鸟比喻形成强烈反差,"安知"二字更凸显了志士的孤独。这种通过日常对话揭示重大历史主题的笔法,体现了《史记》高超的叙事艺术。
范文二
陈涉之叹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当同伴满足于佣耕身份时,他却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这句话不仅是个人抱负的抒发,更是被压迫阶级的觉醒宣言。在文学表现上,短短八字包含三个层次:"燕雀"写庸常之辈,"鸿鹄"写非凡之志,"安知"写认知鸿沟。这种凝练的表达,成为后世表达壮志未酬的经典范式,至今仍能引发强烈共鸣。
关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考试重点整理
1. 关键字词:佣耕、怅恨、太息、鸿鹄
2. 文学常识:出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
3. 修辞手法:比喻(燕雀喻庸人,鸿鹄喻志士)、对比
4. 思想内涵:表现突破阶级局限的远大志向
5. 历史背景:秦末农民起义的思想准备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佣耕:__________
(2)鸿鹄:__________
答案:
(1)受雇为人耕种
(2)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二、主旨理解
题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表达了陈涉不甘平庸、胸怀大志的精神,以及常人与志士之间的认知差距。
三、句子赏析
题目:赏析"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艺术特色。
答案:运用比喻和对比手法,通过燕雀与鸿鹄的意象对比,生动表现了平凡人与志士的认知差异。反问句式强化了情感表达,使文气跌宕有力。
四、拓展运用
题目:如何理解"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现实意义?
答案:在当代社会,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尊重不同的志向追求,同时也要勇于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因他人的不理解而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