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参考资料> 《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时间:2025-09-12 12:00:03

《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与考试要点解析

本文围绕唐代诗人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全面解析其语言艺术与思想内涵,提供逐句翻译、创作背景、鉴赏范文及考试重点,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羁旅诗的代表作。

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旅人道路延伸至青山之外,行船漂浮在碧绿江水之上。

潮水涨平后两岸更显宽阔,顺风中船帆高高悬挂。

朝阳从残夜的海面升起,江南春意已闯入旧年尾声。

家书该寄往何处?北归的鸿雁请指往洛阳方向。

注释

:停泊。北固山:今江苏镇江临江峭壁。

客路:诗人自称"客",突出羁旅身份。

潮平句:以水平岸阔的视觉对比,暗含前途开阔的期许。

海日句:"生"字化静为动,将昼夜交替写成生命萌发过程。

乡书句:借用鸿雁传书典故(《汉书·苏武传》),尾联转折抒发乡愁。

创作背景

王湾作为开元初年北方士子,南下吴楚游历。此诗作于镇江北固山停泊时,正值冬春交替时节。唐代漕运发达,长江成为文人南北往来的主要通道,这类羁旅诗常通过时空转换表达人生感悟。

作品解析

1. 结构特征:前六句写景,后二句抒情,符合律诗起承转合规范。颔联"潮平""风正"暗含对仕途的隐喻。

2. 时空处理:将昼夜更替(残夜-海日)、年岁交接(旧年-江春)压缩在两句中,形成独特的时空张力。

3. 诗眼提炼:"生""入"两个动词打破景物静态,赋予自然景象生命意识,这种拟人化手法成为盛唐诗风的典型特征。

鉴赏范文

范文一

王湾此诗最妙处在时空意象的创造。诗人将行舟的移动感与时间的流逝感叠加,通过"残夜""旧年"等衰减性意象与"海日""江春"等新生性意象的碰撞,形成独特的艺术张力。这种处理既符合长江下游冬春之交的气候特征,又暗含诗人对人生转折的哲思。尾联突然转入乡愁,看似突兀实则自然,正是盛唐诗人"即景会心"创作特点的体现。

范文二

诗中"风正一帆悬"堪称盛唐气象的微缩景观。五个字包含三重意境:地理上展现长江下游的开阔水面,物理上体现流体力学中风向与船帆的完美夹角,心理上暗示诗人对人生机遇的把握。这种将自然科学观察转化为诗意表达的能力,正是王湾超越同期诗人的独特之处。张九龄曾手题此联于政事堂,足见其艺术感染力。

考试重点整理

文学常识:王湾为盛唐开元诗人,此诗被殷璠收录于《河岳英灵集》,代表盛唐律诗成熟期的典范。

意象体系:青山/绿水(空间延展)、海日/江春(时间演进)、归雁(乡愁载体)构成三维抒情网络。

名句解析:"海日生残夜"被赞为"诗人已来,少有此句"(殷璠评),注意"生"字的拟人化效果。

重点试题和答案参考

一、词语解释

题目:解释下列加点词在诗中的意思:

(1)次:__________

(2)风正:__________

答案:

(1)停泊

(2)风向与船向完全一致

二、主旨理解

题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达了怎样的哲理?

答案:揭示新旧事物交替的自然规律,暗含困境中孕育希望的人生感悟。解析:两句均采用"衰败意象+新生意象"的对比结构,体现盛唐文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特质。

三、比较鉴赏

题目:比较本诗与杜甫《旅夜书怀》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答案:王诗通过时空转换暗示人生感悟,杜诗直接抒发"飘飘何所似"的孤苦。前者含蓄蕴藉,后者沉郁顿挫,体现盛唐与中唐诗风演变。

四、句子赏析

题目:分析"潮平两岸阔"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以水平面上升的物理现象表现视野的开阔感,"阔"字既写实景又暗喻胸襟。解析:此句符合"咫尺应须论万里"的盛唐审美标准。

相关文章: